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理论强党 >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理论强党 >

清醒认识西方二战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发表时间:2025-08-29 来源:学习时报
刘本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并肩作战,为人类文明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西方国家在国际舆论、学术研究、媒体话语等方面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随着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延续,西方的二战历史书写与传播逐渐产生严重的历史真相偏差,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盛行。不少西方学者通过选择性记忆、价值模糊化和叙事重构等隐蔽手段,解构二战历史的客观性和整体性。具体表现为:以西方中心主义重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叙事,贬低东方战场战略价值、夸大西方贡献,并以现实政治需求重构历史评价标准。这对全球二战的集体历史记忆构成了严峻挑战,我们要高度警惕并坚决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在二战史研究中的盛行。
西方中心主义主导下的历史叙事偏差长期存在。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最突出的表现,是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出发点构建二战叙事,强调欧洲战场和英美国家的主导作用,淡化甚至否认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在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实际贡献。二战起点界定的政治性选择是西方中心主义最显著的体现。西方主流历史叙事将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起点,这种起点界定方式完全抹杀了中国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壮烈历程,也无视埃塞俄比亚1935年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早期反法西斯斗争。战争叙事框架的欧洲化,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另一集中表现。美国总统罗斯福首次提出“二战”概念时,刻意将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赋予这场战争以欧美为中心的“道德连续性”。西方学界强调二战与一战的历史连续性,却忽视其全球反殖民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维度。西方主流叙事中极少提及“慰安妇”、东南亚强制劳工、印度参战贡献等非西方视角,而是构建起以欧美为主角的叙事体系。
全球史叙事中的“东方战场边缘论”成为突出问题。近年来,全球史在西方学界成为一种趋势,试图以跨国视角重新构建历史叙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东方战场尤其是中国抗战的角色,仍旧被边缘化、低估甚至歪曲。“中国战场配角论”“抗战被动论”“中缅印战场是太平洋战场的附属”等观点在西方学术界屡见不鲜。西方学界所谓主流观点错误地认为,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是间接的,主要表现为通过与日本的消耗战拖住了日军,损耗了其资源,从而间接帮助美国及其他盟友取得胜利,对于改变战局的影响有限。这些错误论断完全无视中国牵制日本陆军主力的历史事实,忽视中国长期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战略意义。这种将中国战场简单地归类为“边缘”的论调,削弱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独立参与者与决定性力量的历史地位,无疑是对中国贡献和中国人民所作牺牲的歪曲和抹杀,本质上是对历史正义的无视与掠夺。“东方战场边缘论”的根本危害在于,它割裂了二战作为全球性冲突的整体性,抹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多中心性质。
意识形态主导的欧美“解放者叙事”传播广泛。随着冷战格局确立,意识形态分野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对二战历史的书写。在这种背景下,所谓“解放者叙事”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历史叙事的主线之一。这一叙事将英美等西方国家塑造成“正义的化身”“欧洲的解放者”,并且通过影视作品等强调其在诺曼底登陆、解放法国、击溃纳粹德国等行动中的英雄主义角色。对比之下,苏联在东线战场的决定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西方话语体系中被刻意地系统性忽略。冷战意识形态使西方叙事长期贬低苏联的战争贡献,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关键战役边缘化,同时夸大西线战场如诺曼底登陆的作用。西方主流叙事将中国抗战简化为“等待外部救援的被动抵抗”,无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略预见、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主动出击、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的重大贡献等史实,贬低中国抗战的自主性和战略价值。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这种叙事策略,不仅贬低了中苏等国的历史贡献,更建构起错误的二战价值体系——将一场人类正义力量共同对抗法西斯暴行的全球抗争,简化为西方民主国家拯救世界的英雄传奇。
选择性历史记忆和纪念活动大行其道。在西方二战研究与公共叙事中,选择性历史记忆和纪念活动日益凸显,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一方面,日本“受害者叙事”的历史虚无主义正在悄然扩展。这类叙事通过颠倒战争责任、重构历史角色,模糊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界限。比如有学者强调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的苦难,刻意回避日本侵略行为本身,将日本包装为“战争受害者”。另一方面,纪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与片面性。西方学界对于二战的欧美历史记忆发掘较为深刻,高度聚焦诺曼底登陆等英美主导战役的纪念活动,对俄罗斯的二战纪念活动表示漠视甚至抵制。
历史虚无主义在西方二战研究中的种种表现,绝非单纯的学术分歧,而是关乎人类集体记忆建构、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和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二战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中国学界应加强对抗战历史的深入研究与国际化传播,提升中国学术话语的国际影响力,系统批驳西方二战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推动二战历史的全面教育,推动主流媒体、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抗战故事,强化国家记忆与公众历史自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共同推动真实、公正、多元的二战历史叙事体系构建,捍卫反法西斯战争的共同记忆。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