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推进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5-07-16 来源:2025年第6期《前进》杂志
廖启云 李华 王昕然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制定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讲好中国反腐败故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不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2022年10月,经省委批准,省纪委监委会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山西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及考评指标(试行)》,对进一步扎实开展清廉学校创建示范活动作出安排部署。高校要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汲取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精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
夯实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基础
在夯实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基础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深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精华。山西历代载入二十四史的廉吏超过200人,方志记载的清官廉吏更是数不胜数。要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克己奉公的为官之道、改革先锋申纪兰“无私奉献、廉洁为民”的崇高品格等本土涌现的名人典故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故事传扬廉洁文化。
夯实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基础,要做好廉洁文化符号、故事、典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通过组织专业团队开展文献查阅,系统梳理山西廉洁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事迹内涵等,构建彰显时代性与连续性的资源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全省研究力量,采用实地考察、口述采集等方式,对民间廉洁碑刻、家训族规等非文本资源进行抢救性记录,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资源。
构建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之间的契合点,构建廉洁文化建设品牌。
山西大学将清廉建设与学科建设相融合。深入谋划纪检监察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工作,做强做大“廉洁文化研究中心”“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召开清廉学校建设问计学者座谈会,为清廉学校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平台支持和人才保证。
太原科技大学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创新打造“清廉矩阵”,实现清廉建设从书本到实践场景的全面建设。比如,校纪委与法学院共同探索建立纪检监察研究中心,组织纪检监察研究校级课题,引导产出一批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将《廉洁文化》课程教学列入本科生选修通识课内容,开设了《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廉洁课程”,编撰《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思政案例集》数字教材,努力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推进“清廉文化广场”建设,利用原有的文化墙、文化长廊等设施,打造广大师生边走边学的“廉洁课堂”。
太原工业学院开展清廉艺术角“清风沁美育 非遗润廉心”文化体验活动,设有廉洁漆扇制作、廉洁版画拓印、廉洁印章雕刻等区域,以非遗技艺为载体传递廉洁理念,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廉洁意识,让师生在体验非遗技艺中领悟廉洁文化。
山西省高校的实践以“学科筑基、课程渗透、文化浸润”为路径,将廉洁文化从道德倡导转化为可操作的学科体系、可体验的实践场景、可传承的文化符号,形成了“理论深度+实践广度+文化温度”兼具的品牌建设范式。这种模式既强化了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又通过差异化创新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标识。
注重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分层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明代山西籍理学家薛瑄在《从政录》里提出的清廉自守三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意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超越对法律的畏惧与对名节的维护,努力达到“见理明而不妄取”的至高境界,从内心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时刻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坚定的信念和纯粹的党性,全心全意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
育人之基,清廉为要。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面向高校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这三类主体,针对各个群体的差异,要分层分类抓紧抓实,压紧责任链条,筑牢思想防线。太原科技大学将清廉建设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改革发展全过程,在着力建设安定团结和谐的清廉高校中,努力营造党风清朗、政风清明、作风清廉、教风清正、学风清新、校风清净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奋力打造干部清廉从政、教师清廉从教、职工清廉从业、学生清廉修身、校园清廉文明的教育高地。
干部清廉从政就是内在将廉洁文化的学习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以及选人用人工作体系,外在将清廉建设纳入校内巡察、干部述职述廉、党建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重要内容,通过纪律约束与廉洁文化教育的双向强化,树牢高校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推动形成依法用权、廉洁奉公的价值观。
教师清廉从教就是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增强自身廉洁意识,自觉成为以廉立身、以廉立学、以廉施教的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信念信仰、行为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为人处世,这种影响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也蕴含于日常交往里言行示范对学生品德塑造的浸润作用,更折射在职业操守与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路径的深远指引。因此,教师应主动成为廉洁文化的传承者与践行者,着力涵养崇高道德情操;在学术研究、师生互动、职称评聘等职业场域及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学生清廉修身就是以廉洁为核心价值追求,主动汲取廉洁文化的滋养。在认知层面树立“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观,通过廉洁课程学习、文化活动浸润、社会实践养成等方式强化廉洁认知;在行为层面恪守公正、诚信、自律的道德准则,将廉洁从外在规范内化为内在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诚信、反对生活中的攀比消费、杜绝校园利益交换、树立正确权力观等。用廉洁文化启智润心,增强廉洁践履的主动性。
创新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方式
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加强数字表达,本质上是顺应技术时代青年认知规律与教育范式变革的必然选择。从受众特性看,“Z世代”大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其信息接收习惯已深度绑定短视频、虚拟交互等数字载体,数字表达能以VR沉浸式场景等形式,将抽象的廉洁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解决传统说教“代入感弱”的痛点。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单位,开发“晋教链”平台探索教育数据可信共享。该技术在廉洁教育中可实现学生参与记录的区块链存证,确保“廉洁学分”等实践数据不可篡改,为构建数字化廉洁教育档案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北大学在“入党第一课”中引入廉洁教育微视频《答好人生题,走好人生路》,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性强化青年党员的廉洁认知。山西农业大学依托智慧党建教室,运用AR数字沙盘与VR一体机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学生通过三维模型动态还原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在虚拟廉政教育基地中“参与”古代廉政典故互动。
这些实践表明,山西高校正通过数字表达加强技术赋权,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廉洁教育全链条,让廉洁文化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数字产品”“可参与的交互行为”“可追溯的数据链条”,既契合高校数字化转型趋势,又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山西本土廉洁基因植入数字时代的教育语境,构建兼具技术温度与文化深度的现代化廉洁教育生态。
拓展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体验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室里的小课堂,更应该自觉融入实践大课堂。实践基地作为山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整合地域特色资源、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等提升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山西省卫生健康系统首个廉政教育基地,在基地设置“模拟手术室廉洁风险排查”“医患关系情景推演”等互动环节,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廉洁行医的重要性。结合“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到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开展“健康中国博士思政课研习行动”,将白求恩精神中的廉洁元素融入医德教育。山西财经大学的大学生红色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由“红色新青年成长领航馆”与“敬廉立德文化角”组成。前者通过薪火红色讲解员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后者融入晋商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如乔致庸“宁可赔钱,不失诚信”的故事),形成“馆角结合”的育人空间。山西师范大学设置廉洁文化宣传专区,打造了“马克思主义读书区”“清廉学校建设宣传专栏”“校园思政文化街廉洁文化主题宣传专区”“廉洁文化思政教育体验区”4个廉洁文化宣传专区,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
实践基地通过实物展示、场景还原、互动体验等方式,将抽象的廉洁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场景,打通了“理论—实践—社会”的育人链条。既发挥了山西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又创新了廉洁教育的载体与形式,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最终实现廉洁理念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践行的深层转化。
山西高校立足本土文化根脉,构建全方位廉洁文化建设体系。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等资源,构建廉洁文化资源库。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形成“学科筑基、课程渗透、文化浸润”的品牌范式。针对不同群体,分层分类推进廉洁教育,强化干部、教师、学生的廉洁意识。借助数字技术,通过VR、区块链等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赋能廉洁教育。依托实践基地,整合地域资源,开展互动活动,拓展廉洁文化体验,推动廉洁理念转化,为清廉山西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来源:2025年第6期《前进》杂志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