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上好思政课 >
党建网 > 专题库 > 上好思政课 >

思政引领力提升科技支撑力

发表时间:2025-10-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王景云 魏俊斌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以思政引领力提升科技支撑力,加快形成科技核心支撑力、科技创新支撑力和科技协同支撑力,更好地支撑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强大的科技支撑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也是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体现。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科技支撑力的有力体现。科技支撑力通过科技人才、团队等的科学技术成果形成的科技生产力体现出来,而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思政引领力对科技人才、团队等提供的精神支撑。思政引领力居于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首,凸显价值指引和精神领航作用。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思政引领力的发挥。广大科技人才以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情怀、深厚的科技文化素养,强大的创新精神,卓越的协同能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以思政引领力提升科技支撑力,加快形成科技核心支撑力、科技创新支撑力和科技协同支撑力,更好地支撑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提升科技核心支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以思政引领力提升科技支撑力,首要的是提升科技人才竞争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科技人才是科技的核心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形成面向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支撑力,就要把科技人才培养摆在首位,强化价值引领、完善培养体系、优化激励机制、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使科技人才真正成长为推动我国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爱国情怀是科技人才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提升科技人才核心竞争力,首要的是以思政引领力强化科技人才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能够为科技工作注入强大精神动力,钱学森冲破阻挠毅然归国建设中国航天科技事业,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投身地球探测研究……爱国情怀是科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既是创新的活力源泉,激励科技人才勇挑重担,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上取得突破;也是对战略方向的锚定,促使科技人才将个人追求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

  培养新时代爱国奉献高科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以思政引领力提升科技核心支撑力,就是要将爱国奉献作为核心素养,打造价值引领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培育既掌握核心技术,又忠诚爱国的高科技人才,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为此,要充分发挥思政引领作用,凝聚创新共识、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科技支撑力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揭示了科技创新对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广大科技人员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升至今年的第十位,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当然,也要看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端人才缺口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占据先机。

  创新精神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强调“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迸发出澎湃动力。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等,强化科技工作者使命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全社会形成支持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的科技人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思政引领力提升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全社会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为此,要发挥思政引领力的强大优势,坚持精神引领与能力提升并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研究,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提升科技协同支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以思政引领力提升科技协同支撑力,在于强化对一体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一体化改革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战略支撑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挥这种作用的关键在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科技是强国之基,对教育、人才起到牵引作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我们必须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历史和实践证明,谁能做好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机结合,谁就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抓住先机,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立足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对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根基。

  思政引领力提升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并强调“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凝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想发挥好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支撑力,就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提升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支撑力。一是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担当民族复兴重任信念贯穿育人全过程,系统推进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二是要瞄准国家急需,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能力跃升。三是要坚持协同育人,打造高端研究平台,把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作为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的关键支撑,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

  思政引领力凝聚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合力。以思政引领力提升科技协同支撑力,根本在于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这一共识转化为行动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以思政引领力提升科技协同支撑力,要凝聚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合力。一是深化目标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卡脖子”技术为导向,系统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目标。二是深化资源整合体系改革,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协调工作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成果共建共治共享。三是深化制度协同体系改革,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的教育、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

  (王景云系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魏俊斌系该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23VSZ044]成果)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