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举办“面向未来:绿色、科技、发展的伦理”国际学术大会
4月18日至21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面向未来:绿色、科技、发展的伦理”国际学术大会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韩国、奥地利、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伦理学领域的前沿议题与发展方向。
会前,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向与会来宾表达了热烈欢迎与诚挚问候。他指出,本次会议紧扣“绿色、科技、发展的伦理”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伦理学思想的碰撞交融,为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郁建兴表示,浙江工商大学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指示关爱为指引,奋力建设“立足浙江、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卓越大学。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动伦理学相关学科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学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推动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浙江工商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浙江省社科联名誉主席蒋承勇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气候变化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探讨绿色、科技与发展的伦理问题,对于构建新的文明形态至关重要。蒋承勇呼吁,面对全球性挑战,既不能退回反智主义的原始洞穴,也不能沉迷技术乌托邦的虚幻泡影,而是要坚定地探索破解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路径,努力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先春在致辞中强调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在全球化和技术革命深入推进之时,探讨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绿色、科技与发展显得尤为关键。陈先春指出,人工智能既加速了人类发展,也带来未知的伦理风险,各国亟需携手合作,加强机制建设,共享科研资源,探索适应不同文化的伦理准则,构建包容性治理框架以应对技术发展的挑战。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张国祚在致辞中指出,会议聚焦绿色可持续、科技进步和公平发展,探讨社会发展背后的伦理问题,充分彰显了当代学界的问题意识。他呼吁,要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精华,赋能和谐未来构建,要推出更多实用型研究成果,为解决社会伦理问题提供新思路,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公正、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孙春晨表示中韩伦理学会30多年的学术交流,不仅是学者之间思想碰撞的平台,更是中韩两国文明互鉴的桥梁。本届会议旨在通过跨文明对话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文视角,杭州兼具数字创新、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底蕴,为探讨未来伦理议题提供了独特场景。他指出,此次交流不仅延续了中韩学术传统,更致力于为人类文明应对时代变局凝聚共识。
韩国伦理学会会长、韩国教员大学金国铉教授作题为“超连接地球村的伦理与伦理教育”的主题报告,他主要探讨了由数字技术所塑造的超连接“地球村”所蕴合的伦理意涵,伦理教育在培养道德主体性、批判性道德意识、反偏见敏感性与数字伦理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伦理教育方向。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曾建平教授在题为“自然价值论对构建中国生态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启示”的主旨报告中指出,美国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的自然内在价值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对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和启迪。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构建融合性、交叉性大伦理学体系,融合传统道德智慧并回应当代现实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学理论范式,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本次会议由浙江工商大学主办,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承办。会议旨在探讨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伦理现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全球伦理学者的思想智慧。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浙江省首家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的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202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软科排名全国第18名,位列前7%。目前,学院正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浙江工商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全力争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