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成果展示|浙江师范大学:党建聚力铸一流学科品牌 服务社会践教育强国使命
编者按
为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组织开展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
高校思政网开设“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专栏,集中展示各行动单位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强国行”专项行动工作中的先进做法与典型经验,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党建聚力铸就一流学科品牌
服务社会践行教育强国使命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师党支部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师党支部是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建一流支部、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成一流品牌”的理念,以“四个强化”为发力点,以“四个融合”为突破点,以“四个争创”为落脚点,将支部工作与一流学科建设、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筑牢支部坚强战斗堡垒,当好教书育人领路人,做好社会服务排头兵,努力实现支部建设和铸魂育人、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的同频共振。
聚合支部力量
党建引领创新局
支部持续探索跨区域、跨部门联学共建模式,努力实现联学联做、学研互促,近三年与燕山大学文学院党委、缙云县三溪乡党委、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金融系党支部、校人事处党支部等联学共建20余次,支部书记赴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参加暑期党务干部专题研修班,在交流互鉴中拓展视野、提升格局。支部始终引领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全员参与微党课录制,以全国两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家精神等为主题,结合专业特色和时代背景,引领全院师生感受理论的智慧、力量和温度,累计开展微党课500余次。支部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出“行走的思政课堂”“午餐上的思政课”“初心故事汇”等特色党建学习品牌,开展系列活动50余次,建立思政课程、师德课程、专业课程、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汉语词汇与文化”“训诂学”入选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支部书记领衔的汉语言文字学团队入选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
聚智教育共富
服务社会启新程
支部积极响应教育强国战略,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边远地区教育发展贡献浙江力量。支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语言帮扶调研工作,主动承担对口帮扶四川阿坝县教师的普通话培训任务,采用“大班专题讲座+小班一对五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学视频录制”等方式,为100名阿坝县教师开展人均50课时以上的普通话培训与中华传统文化培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浙师培训之路。支部秉承“协同、担当、共赢”的理念,对接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实施支部博士生导师与伊犁师大青年骨干教师一对一结对子“青蓝工程”,共同开展高水平线上线下讲座活动60余次,指导协作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并成功申请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培育类项目1项。
聚焦根脉赓续
传承文化谱新篇
支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发挥文史专业传统优势,突出“甲骨文、方言、地方文献”研究。支部学科团队领衔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华字库第9包《手写纸本文献用字的搜集与整理》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助力古文字在数字媒体中拥有新的“身份”信息,学科团队推出的《殷墟甲骨文辞类编》(全十册,共计1920万字)获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支部方言研究团队以“学科为本、立足浙江、服务社会”为宗旨,重点开展了浙江方言的调查研究、保护传承、开发应用和人才培养工作,主持编写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支部聚焦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先后启动并完成《重修金华丛书》(200册)、《衢州文献集成》(200册)、《宁海丛书》(120册)等系列地方文献丛书编纂。
聚力文书保护
启智润心育新人
支部致力于民间文书的开掘与修护,组织师生成立“民间文书调查小组”,赴浙江、福建、江西、安徽、云南等省份开展暑期调研,抢救性搜集保护民间文书,创建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收藏元明以来民间文书近10万件,与金华市档案馆通力合作,推动“鱼鳞图册”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影印出版了以鱼鳞图册为特色的大型文献丛书《汤溪鱼鳞图册合集》(15册)、《兰溪鱼鳞图册合集》(250册)和《雍正开化鱼鳞图册》(8册),指导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抢救最后的宝藏:民间文书“生存”状态的调查及对策建议》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支部打造了一支从学术领军人才到高级拔尖人才再到中青年骨干的“又红又专”的学术梯队,近三年支部所在学科新增国家级课题20项,新增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包括CSSCI在内的高水平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论文5篇,出版学术著作17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下一步,支部将全力推进教育部党组关于“强国行”专项行动的战略部署,不断精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引领效应,以助力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以中国语言文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为主线,努力将支部建设成为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学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四新高地,以实际行动书写“强国有我”的奋进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