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立德树人新格局 铺就未成年人成长路
福建省漳州市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文明城市创建核心内容和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文化资源与社会实际,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立体化网络,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
建强体系机制加强各界协同
漳州市制定《漳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指标体系》等系列文件,明确目标、任务与标准。自2021年起建立未成年人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市、县、镇、村四级保护网全覆盖,引导社会各界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4年建成漳州第一所专门学校(漳州市第十六中学),为教育矫治提供场所;排查整改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优化交通环境,建立“家校警”联动机制。其中,漳州市公安局龙文分局创新实施未成年人“护禾工程”,通过数据库平台锁定违法行为和高风险对象,有效预防犯罪。
针对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漳州构建多层次关爱网络:“春蕾安全员”机制被写入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青春护航信箱”以“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侵害线索(2024年入选共青团中央全国典型案例);建立“爱心妈妈”驿站,组织2500多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通过“三访三清三反馈”机制实现精准帮扶。
坚持红色铸魂打造德育品牌
作为闽南革命重要发源地,漳州深挖本地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材:联动芝山红楼、女排精神展示馆等阵地,设计百余条红色旅游线路,将革命文化与文旅产业结合,让未成年人实地感受革命精神;开展“漳州110”少年军(警)校、红领巾讲解员等活动,激活基地资源育人作用。
全市现有乡村学校少年宫136所、城市学校少年宫40所,各宫设立经典诵读、戏曲、剪纸等传统文化社团,打造“一宫一品”项目,引导传承非遗。其中“漳台融合”社团搭建两岸少年文化交流桥梁,《听水仙花开的声音》入选“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推荐曲目。
各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开展“清明祭英烈”“开学第一课”等活动,策划“历届新时代好少年回访”栏目。截至目前,漳州培育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名、省级9名、市级102名。
呵护“身心晴空”呵护健康成长
漳州深入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组织“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等10余项行动,排查网上乱象;开设《净网说法》《鉴真》专栏,引导安全文明上网。
依托“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挂牌优势,漳州构建“1+11”心理健康辅导阵地体系,芗城、龙文、漳浦三县区辅导站入选省级示范站点。全市率先启动中小学“校外班主任”工程,覆盖12所中小学17011名学生;联合多部门探索跨系统合作机制,推进“968995”心理热线和“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漳州市将继续探索特色育人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供稿:福建省委文明办漳州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