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南: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尹君 郭玥辰 康羽
“墙上的这张照片是俺奶奶,叫王换于。我把奶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嫂的故事。”在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内,“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正在深情讲述奶奶的故事。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是红嫂家乡。近年来,沂南这片红色热土,激活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让沂蒙精神切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奋力书写新时代的临沂答卷。
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沂蒙故事
“演艺+文旅”打好红色文旅“组合拳”。沂南县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有效提升社会效益和地方经济效益。依托沂蒙红嫂纪念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沂蒙红色金融纪念馆、山东战邮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革命教育纪念地,打造以红色文化为特色,集党性教育、休闲旅游、研学拓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片区。推出《沂蒙四季》《跟着共产党走》《重走支前路》等10余部沉浸式、体验式剧目,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和事件,让参观者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感受血与火的时代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风貌。
多措并举,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依托红色研学培训教育机构,开发《沂蒙红嫂》《遗产》《传承》等微党课10余部、《红色足迹:中国共产党在沂蒙(沂南篇)》有声故事22期、“学读百年党史行走红色沂南”等系列微视频100余期;以红色热土为背景,深耕优质内容和文化特色,开展“红色沂南”宣传活动,推出“我为红色沂南代言”主题短视频系列,邀请革命后代、老党员、老红嫂、党员群众等为红色沂南代言;发挥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红色文化交流互鉴“沂蒙精神万里行”主题活动,用心用情讲好沂蒙故事。
打通红色文化宣讲“最后一公里”
构筑“一线一区多点”宣讲矩阵。“一线”即优化“永远跟党走”研学线路,规划设计沂南红色线路,把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研学优势;“一区”即立足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突出沂蒙精神主题,推动沉浸式红色演艺与文化旅游、红色文创融合发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弘扬践行格局;“多点”即强化创新思维,统筹县域资源,把沂蒙精神宣讲课堂搬到学校讲台、演出舞台、党校和练兵场上,在全社会形成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先锋的良好风尚。
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新时代沂蒙精神“谁来讲”“怎么讲”?沂南县统筹相关部门单位力量,构筑“沂蒙精神代代传”常态化工作机制,分领域、分行业培育特色宣讲队伍,分类分众开展“沂蒙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把践行沂蒙精神贯穿于富裕美好沂南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全过程。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大学生宣讲沂蒙精神提供锻炼岗位,并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对宣讲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进行表扬,优先参加县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设立沂蒙精神宣讲“青鸟”岗位计划,组建青年学生沂蒙精神宣讲团,走进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感染沂蒙群众继续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干劲和豪情。
上好沂蒙精神传承弘扬“关键一课”
大学新生开学季,精心策划开展“带着沂蒙精神上大学”活动,邀请“沂蒙新红嫂”于爱梅同志示范宣讲,推出《跨越蒙山辽水的爱与奉献》等红嫂主题沉浸式演出。引导“准大学生”系统全面学习,深刻全面领会沂蒙精神内涵要义,从中汲取精神的滋养、奋进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沂蒙精神的种子在全国高校生根发芽。
每年新兵入伍期间,开展“带着沂蒙精神去当兵”活动,通过《乳汁救伤员》《永远的新娘》《头碗饺子祭英烈》等微宣讲、情景演绎方式,上好参军前的第一课,牢记“凡我在处,便是沂蒙”,把对沂蒙精神、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宣讲的热情,把沂蒙精神讲到班级、连队、军营,让沂蒙精神这个“传家宝”在部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针对青少年群体拔节孕穗的关键成长期,每年秋季开学第一天举办沂蒙精神引领成长之路——秋季“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覆盖全县11万名中小学师生。按照“小学讲故事、初中讲历史、高中讲精神”思路开发了一批具有沂南特色、沂蒙红色文化元素的思政课程,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少年学习革命历史,学习红色故事,播撒“红色的种子”。
针对党政干部、企业家等特定群体,持续举办“传承红色基因沂蒙精神‘百企行’”活动,现场观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沉浸式节目,全体合唱《跟着共产党走》,牢记“最好的弘扬就是践行”,把发扬光大沂蒙精神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自觉成为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的坚实力量。
在沂南,沂蒙精神正化作屋檐下的故事会、田埂边的微课堂、军营中的誓言墙,从白发苍苍的讲述者到目光灼灼的新青年,生生不息的传承如沂河之水,浸润着这片热土的每一寸肌理,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作者单位:中共沂南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