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文化市集里的“流量密码”
不久前,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市集,现场穿戴民族服饰、玩转民族游戏、逛吃民族美食,沉浸式体验“最炫民族风”,吸引了众多游客排队入园。
近年来,各地不同主题的文化市集如火如荼,深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成为继露营、音乐节、citywalk后年轻人的休闲“新宠”。不禁要问,文化市集为何“真香”?
“烟火气”与“文化味”的浪漫碰撞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市集发端于远古时期“物物交换”的交易形式,意为买卖生活物料的场所。逛市集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如今,古老的市集被文化赋予新的内涵,摇身一变成为集手作展示、产品体验、文化创意、文化活动、交流传播等于一体的文化消费新形态,焕发出新的光彩。
“烟火气”与“文化味”的浪漫碰撞。提起市集,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热闹嘈杂、人声鼎沸的画面,烟火气便是其代名词。当文化与极具烟火气息的市集牵手,售卖的不再是传统的商品,而是特色文化产品,市集的功能也并非浅尝辄止的买卖交易,更增添了趣味满满的文化活动。在这里,文化和市集成为“好搭档”,实现“双向奔赴”:“文化+”赋能市集,让市集再次“活”起来、“火”起来;市集的表现形式也让文化更具生活化和亲近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艺术感”和“好创意”的完美融合。不同于传统市集的“毛坯风”,文化市集围绕活动主题统一设计场景装潢,有制作精良的海报和独特的艺术装饰,“精装修”中散发着满满的创意感和浓浓的艺术气息。不止这些“硬件”设施,文化市集里的商品也少有千篇一律的批量产物,多是充满奇思妙想原创设计的“新鲜玩意儿”,通常是由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精心打磨出的创意手作“艺术品”,有着区别于流水线产品的独家限量感和手工精致感。在文化市集里,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艺术和创意,妙趣横生。
“社交圈”和“娱乐化”的双重属性。如果把文化市集当做卖文化产品的普通地摊,就失去了文化市集的灵魂——社交属性和娱乐属性。不同主题的文化市集能够以同一个爱好为内核聚集同一圈层的群体,将有着共同喜好和价值观的人联系起来,是结交“同好”、拓宽视野的社交平台。文化市集中通常会设置各种互动体验区和各类游戏竞赛环节,大大增强了趣味性和娱乐性,以年轻时尚的元素、有趣好玩的娱乐方式打开一个文化“游乐园”。
追逐梦想的一方天地
文化市集究竟有何乾坤,能让“见多识广”的年轻人趋之若鹜?
一隅美好的心安归处。在内卷又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年轻人放松解压的精神需求愈加强烈,兼具烟火气和文化力量的文化市集便是极佳的心灵栖息之地。走进文化市集,可以坐在露营椅上享受一场星空电影,挑选自己喜爱的颜色染制一把漆扇,脱下工装穿上古装欣赏不一样的自己,吃一口藏在记忆里的传统小吃,再听听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心得和传承故事,说不定还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有趣灵魂”,轻松美好的氛围让大脑“喘口气”,一键去除“班味”。这里不仅可以“放放电”,更是一场“能量快充”,抚慰了快节奏下年轻人的心。
独特有趣的文化之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其独特的精神趣味、审美风尚和文化温度,让更多年轻人对其越来越“上头”,文化市集以有趣的方式让文化具象化,成为了年轻人的“心头好”。比如信阳市青年营地的非遗市集,有剪纸、叶雕、布艺等本地非遗技艺作品的展示与体验,有茶点、石凉粉等当地特色美食,还有漆扇、版画等文创产品,以新奇有趣的沉浸式体验、个性化的精神文化享受、多元业态融合为特色,使年轻人在此享受到一场“酣畅淋漓”的趣味文化之旅。
追逐梦想的一方天地。在文化市集“摆摊”的摊主,画像很难以一概之,有大学生、手作者、非遗传承人、自由职业者......文化市集紧紧攫取住一批满怀梦想、热爱文化的心,摊主们在此可以尽情展示才华、分享经验,结交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并在其中汲取新的能量,碰撞出新的创意。也可以把热爱变成事业,创意设计出个性化、精致化的商品,在热爱里边玩边赚。文化市集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促进青年就近就业、轻松创业,让不同个体的理想有了表达的出口。
期待未来有更多好“市”发生
文化市集如何“玩出新花样”,变得更有“留”量?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摆脱“千市一面”,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市集。各地文化市集精彩纷呈、“神仙打架”,但有不少市集陷入了内容同质、缺“文”少“化”的尴尬,比如穿汉服、快餐食品这些老面孔“出镜率”颇高,让人“审美疲劳”。每座城市都有其特色鲜明的文化根脉,应推动市集进一步与当地人文特色深度融合,打造独特的市集IP,引导摊主开发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体验项目与创意商品,让参与者深度感受城市的文化传统、文化风貌,传播当地文化故事,强劲文化IP影响力。“毛尖之都”信阳就曾以“茶”为媒举办了毛尖市集,逛茶会、观茶展、品茶食、购文创,吸引了百万人次前来体验茶文化。
圈粉“全年龄层”,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如今“赶集”俨然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休闲活动,很多市集秉承“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理念,为了迎合青年群体喜好而过于追求时尚、洋气,对老年人和小朋友的吸引力不够。应在充满年轻感的基础上,融入更多“老少皆宜”的元素,对市集的活动内容进行再丰富。比如打造历史人物卡通形象,吸引儿童群体了解传统文化;在市集中加入经典歌曲、传统民俗等怀旧环节,激活中老年群体文化记忆等,让文化市集惠及全社会、圈粉全年龄层,成为全民热爱、全民受益的文化盛宴。
注重“跨界合作”,拓宽文化市集的业态幅度。文化市集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要打造出“百搭”的文化市集,推动文化市集与旅游、教育、食品、体育、科技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产业联动效应。比如,可以引入VR、AR等“高大上”的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文化市集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可以将城市开设的各类文化体验课“搬”到市集现场,广纳“学徒”,寓教于乐......不断丰富文化市集的业态和内涵,实现文化市集的可持续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一团火。
文化市集不止是分享与展示的平台,更为广大群众带去了轻松快乐和文化滋养,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好“市”发生......
网站编辑:朱琳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