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调水管理司: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推进西辽河生态环境复苏
组织指导重要流域、区域水资源调度工作是水利部调水管理司的重要职责之一。近年来,调水管理司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目标,冲锋在前、战斗在前、担当在前,不断推动西辽河生态环境复苏取得新的成效。
深化理论学习,找准方向思路
党支部努力抓好思想建设这个基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
夯实思想根基。西辽河流域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问题较为严重的典型区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党支部始终把深化理论学习作为提升调水管理效能、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切入点,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夯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的思想根基。
深学细悟理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每月定期召开支委会,研究确定支部月度工作学习计划。不断提升“三会一课”质量,通过党支部集体学习、专题党课、党小组研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研细悟,持续学好用好《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谋划推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思路办法和落实举措。党支部书记、司长王平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我们做好调水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动成果转化。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注重将学习成果与调水实践紧密结合。开设“业务微课堂”,鼓励党员干部分享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和调研实践成果。党支部青年党员以“复苏河湖生态”为主题,积极参加水利部“我学我讲新思想”青年干部理论宣讲活动,并荣获“水利青年讲师”称号。
通过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党支部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识到,复苏西辽河生态环境是关乎流域人民福祉和高质量发展的“国之大者”,是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重要举措,更加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着西辽河生态环境复苏目标奋勇前进。
推进系统治理,谋划破解方案
党支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水利部党组工作要求,将复苏西辽河健康生命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以务实举措全力推进西辽河生态环境复苏。
深入调查研究。西辽河是流域人民的母亲河,也是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西辽河地下水超采严重、草场沙化、湖泊湿地萎缩,自1998年汛后一直处于断流状态,也是全国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干流。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成立调研组,多次深入西辽河一线实地开展调研。围绕砂坑治理、河道疏浚、水库蓄水、调度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形成专项调研成果十余项,摸清河道过流条件,为科学开展生态补水调度提供决策支撑。
细化预案举措。党支部党员干部在深入总结以往调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西辽河年度调度计划和春季调度预案,对气温和雨水情变化、河道下垫面条件、水库蓄水量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逐河系逐工程做细做实做优调度方案。2020年以来,接续实施春季、汛期、秋冬季等关键期调度,统一分水、配水,既满足用水目标,又统筹多种水源为西辽河补水。通过精准调度水库枢纽,精细控制重要断面过流流量,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断流河长逐渐缩短。
2021年,干流水头首次到达总办窝堡枢纽;2022年,干流实现总办窝堡枢纽首次过水,并向下游推进18公里;2023年,干流水头首次到达通辽规划城区界;2024年,干流水头行进至总办窝堡枢纽以下72.9公里,穿越通辽城区;2025年春季,西辽河干流更是自1998年断流以来首次实现全线过流,成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厚植为民情怀,积极担当作为
党支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水生态、优美水环境的迫切需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等重大工作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全体党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滚石上山”的坚强意志,坚决打好西辽河全线通水攻坚战。党员干部或坚守后方,统筹水库蓄水、融冰水、河道槽蓄水、外调水和再生水,联合调度东台子、德日苏宝冷、红山等水库与重要拦河枢纽,确保每一方水资源高效利用;或奔赴一线,现场督导河道疏浚整治、河道内全面禁种、“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等措施如期落实,确保每一米水头顺畅前进。2025年春调期间,党员干部现场驻守近150人次,对流域重要断面水位、流量等要素及水头行进位置实施应急监测,加密站网密度和监测频次,建立应急处置、信息共享、协调会商机制,确保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目标顺利实现。支部党员张园园说:“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一名普通党员,责任在肩、使命在心,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力以赴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
强化“关键少数”头雁效应。千句“给我上”,不如一句“跟我上”。在西辽河生态补水调度攻坚期,党支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党支部书记、司长王平带头驻守一线、靠前指挥,现场查勘关键点位过流情况,及时组织会商,有效应对突发问题,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担当作为。面对上游来水突然加大的严峻形势,副司长张玉山顶着寒风在现场蹲守十余个小时,协调力量、处置险情。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后,沿线百姓欢欣鼓舞,扶老携幼驻足观看,消失多年的天鹅、大雁等水鸟陆续回归、翔集嬉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来源:《旗帜》202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