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本色铸忠诚的前哨卫士
一个中队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城市记住一个中队。
4月23日下午,随着红绸徐徐揭开,由珠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建设的“红色前哨连”广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珠海市向中队致以真挚的敬意。广场位于珠海市情侣南路与安澜街道交汇处,与不远处“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交相辉映,引得市民竞相打卡。
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组建于1944年,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连”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张继、尚其山、梅开春等战斗英雄。中队官兵挺立特区前沿、突出政治锻造,勇于担当使命、奋斗攻坚作为,圆满完成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5周年庆典,珠海国际航展安保和抗击台风“天鸽”等重大任务,先后被共青团中央评选为“青年文明号”,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20次。

强固政治信念 永葆初心本色
晨光熹微,中队指导员陈振炜带领官兵从拱北口岸出发,前往中队原“一号哨位”。那里,曾是他们守护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前沿阵地。
“我是‘红色前哨连’的一员,我宣誓:忠于党和人民,践行历史使命;拒腐蚀,永不沾,永葆红连本色……”哨位旁的一块巨石上,“红色前哨”4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面向巨石,官兵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巨石如碑,铭记着中队官兵的贡献,也成为官兵的精神图腾。驻守在珠海这座开放之城、口岸之城,一茬又一茬官兵如同那块巨石,牢牢扎根在哨位上,守护着驻地的和平与安宁,也抵挡了数不清的腐蚀和诱惑。
“‘红色前哨连’的战士,必须永葆‘红’的底色,‘清’的本色。”陈振炜告诉记者,每逢新兵下队、老兵退役、执行重大任务等时机,中队都会组织官兵到“红色前哨石”前宣誓,引导官兵牢记初心。“红色前哨石”也因此被官兵称作“忠诚石”“初心石”。

1952年,中队进驻沙头角时便立下“心红眼亮骨头硬,香风臭气脚下踩”的队训,也把葆本色铸忠诚的基因融入了官兵血脉。
荣誉室内,一份泛黄的档案,见证着官兵的忠诚信仰。1992年10月17日,年仅18岁的中队战士梅开春,在巡逻途中突然发现三四个鬼鬼祟祟的人影,他立即上前盘问。刚刚实施过犯罪的几人见罪行可能败露,当即拿出一沓现金请求梅开春“网开一面”,被梅开春果断拒绝。仍不死心的几人继续抬高价码:“如果放了我们,再加10万元。”

(图为梅开春烈士)
面对巨额金钱诱惑,梅开春始终不为所动,陷入绝望的几人顿生歹心,趁他不备开枪突袭,梅开春奋力抵抗后壮烈牺牲,把鲜血浸染到“红色前哨连”的战旗中。
久居闹市不染尘,身处繁华不为惑。中队官兵担负特殊任务,经常面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利益诱惑。

一次,中士陈嘉兵在某哨位执勤时,一名形迹可疑的人靠近任务区,想让哨兵行个方便,被陈嘉兵严词拒绝。
这么多年,总有人会向中队官兵提出同样的疑问:“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也没有人会知道,你们是怎么抵挡住诱惑的?”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早在1969年中队移防至此时,党支部“一班人”便制定了“三条铁律”和“四个不准”,规范了官兵行为,有效降低了廉洁风险。

近些年,中队与目标单位互聘执纪监督员、制作廉政监督卡,每月定期组织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纪;把警句箴言悬挂在醒目位置,创作廉政歌曲、话剧等文艺作品,把“红色前哨连”连歌《忠诚铸就钢铁防线》唱响在新时代。
81年春去秋来,中队官兵始终保持着“赶考”的清醒和“永远在路上”的韧劲,身处繁华都市从未被诱惑所动摇,在伶仃洋畔立起了一面光辉旗帜。
坚守初心保使命 苦练打赢硬功夫
伴着上哨的号声,中士叶俊生走上5公里长的珠海连接线护岸,开始他第988次的巡逻任务。虽然大多数任务是上一次的重复,但其中也不乏让他刻骨铭心、收获成长的难忘经历。

去年6月,叶俊生带队前往某路段执行巡逻任务。当天暴雨如注,路面泥泞不堪。队伍艰难前进时,后侧一名战友突然脚下打滑,倒向堤石。
千钧一发之际,叶俊生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他拉了回来,成功化险为夷。
近年来,中队在任务区域安装了视频实时监控系统,但仍有个别点位处于盲区。作为一名老兵,叶俊生对任务区内的每块碑、每条通道、每段线路都熟记在心。去年,他又主动请缨,担负扫除监控盲区的任务。
监控“死角”几乎都在湿地和灌木丛中,荆棘密布、寸步难行,叶俊生把任务区域走了个遍,逐个确定点位。尽管身体多处被荆棘划伤、蚊虫叮咬,但他都咬牙坚持,圆满完成了任务。
经历过一次次困难考验,叶俊生对红色战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以实际行动为战旗增光添彩的信念。

在中队,人人都有这样的信念。2023年8月,已考上一本院校的金凯伦携笔从戎。入伍时,他体能偏弱,直到新训结束仍有部分训练课目不及格。分到“红色前哨连”后,他感到压力很大,生怕给战旗抹黑。
“班长,我的训练成绩这么差,是不是不适合在这个中队?”偶然间,金凯伦看到班长江锴锴休息的时候还在加练,不禁这样问道。
“入伍之初,我的军事素质也相对较弱,甚至连中队‘平均成绩’都达不到。”他告诉金凯伦,“但我深知,没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就没法完成任务,所以每周都要加练一次长跑、每天熄灯前都坚持半个小时力量训练。我相信一个道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这句话,深深震撼了金凯伦。
从那时起,金凯伦给自己定下了堪称“严苛”的训练计划。为提升专业技能,他在训练场上拉着战友学、追着班长练,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认真记下来,休息时抱着执勤业务教材加班加点钻研;为练强体能素质,他常常主动给自己“加餐”,别人练一两遍,他就练十几遍,直练到精疲力尽才肯罢休。如今,他各课目成绩都达到优良,还多次登上中队军事训练龙虎榜。

练兵为打赢。中队荣誉室内,一面“猛打稳守英雄连”的战旗熠熠生辉。中队诞生于抗日烽火中,战争年代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和平年代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也冲锋在前。
2017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以16级风力席卷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两万余名工人被困。
“红色前哨连”闻令而动,官兵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摸索前行,赤脚涉险1公里抵达灾区。面对情侣路被海水倒灌、树木横阻的险情,60余名官兵连续3天每天奋战10小时,用斧头劈开倒伏树干,徒手搬运树枝,清理被淹车辆10余台,转移群众30余人,疏通情侣南路3.7公里。

狂风中,时任中队指导员邓伟强带队突破被巨浪封锁的道路, 9名即将退役的老兵组成突击队,在随时可能坍塌的危墙下抢运物资。不少官兵被钢丝网割破皮肤仍坚持战斗,直到群众全部脱险后再撤离。

挑最重担子,啃最硬骨头。近年来,中队先后担负急难险重任务 100余次,将如磐初心镌刻在伶仃洋畔的钢铁防线上。
服务大局甘奉献 爱民助民美名扬
在当地,中队 “三让营房”的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
2009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紧靠拱北口岸的中队营房用地被划入大桥建设区域。接到命令后,官兵们二话不说,无条件让出营房,打起背包搬进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座旧营房。
那些年,珠澳口岸人工岛填到哪里,哨位就推进到哪里。中队动态调整执勤方案,将一号哨位由珠海市情侣南路中段前移至大桥施工便桥入口。这便是今天“红色前哨连”广场落成的位置。
两次搬迁,三次腾让营区,亲眼目睹着大桥从无到有、人工岛从荒岛变绿岛,中队许多人的青春是守着大桥度过的。

有一次,中队组织官兵们在尚未通车的大桥上进行了一次拉练。桥面上,有人一开跑就红了眼眶。
无论是这座桥,还是这座城,用生命去守护,早已被中队官兵融进血脉。
中队有一件特殊的“传家宝”:一根沾有污渍的救生绳,它无声诉说着8年前中队官兵勇救落水群众的感人故事。

2017年7月2日6时许,中士陈子武和上等兵黄枫像往常一样在情侣南路巡逻执勤。
“快来人啊!有人落水了!”循着周围群众的呼救声,陈子武发现一名轻生男子径直向深海走去。
情况紧急!陈子武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穿上救生衣,拎着救生绳纵身入海。三分钟后,使出浑身解数的他终于把溺水男子救到岸上。此刻,男子脸色乌黑发紫,全身发抖,嘴唇发青,呼吸微弱。
来不及多想,陈子武立刻对该男子进行心肺复苏。

连续高频用力按压四分多钟,男子毫无反应,但陈子武仍在坚持。终于,海水从男子口中排出,口唇和皮肤也开始变得红润,经送往医院救治后,男子脱离了危险。
后来,多家媒体争相报道陈子武的救人义举,其中一篇标题为《名副其实的珠海男神!今天的头条,只给你!》的报道刷爆朋友圈。当年7月12日,陈子武被珠海市确认为见义勇为人员。
一片丹心,爱民助学。
近日,珠海市某聋哑儿童康复中心舞蹈室内,中队官兵正用大鼓震动地板,引导听障儿童随节拍起舞——这是他们与这群“特殊天使”延续了18年的默契。

2007年,时任中队长古小彬路过康复中心时,偶然间瞥见孩子们用手语“唱国歌”的震撼一幕,中队就此开启“迷彩守护”行动:定期为孩子们理发、维修设施、编排无声舞蹈。下士查键鑫为教会孩子们《灯火里的中国》舞蹈,用身体律动替代语言指令,一堂示范课,数十次汗透衣衫……
2024年“六一”前夕,官兵带着蛋糕再度赴约,孩子们以“武警叔叔好”的唇语、热情的拥抱和画满迷彩的贺卡相迎。18年间,官兵已从“帮扶者”变为孩子们的“家人”,用“地板鼓点”叩开无声世界,以“手语敬礼”架起心灵桥梁。院长许月娥说,这抹橄榄绿已成为患儿认知世界的“一道光”。
赤子之心,传播新风。
2024年10月12日,由武警广东总队举办的“同心同行·强国有我”港澳青少年进军营活动在中队成功举办。50余名澳门青少年受邀到中队观摩军事课目表演和武器装备展示,学习部队光荣传统和先进典型事迹,亲身体验军事训练和部队日常生活。

“走进‘红色前哨连’,才能更加深切感悟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武警官兵的默默奉献。”澳门濠江中学学生马俊逸感慨地说。
这些年,官兵持续开展“红连传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把“红连传统”的火种播撒在珠海的大街小巷。

去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队以“共讲奋斗故事、共赞辉煌成就”为主题,联合驻地某大型企业开展新时代“红连”优良传统宣讲会。

活动现场,官兵与企业1500余名员工合唱《忠诚铸就钢铁防线》《我是一个兵》等军旅歌曲,奏响了强国强军的时代强音。聆听着中队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一名员工动情地表示:“我们虽未穿军装,但‘红连’官兵的事迹同样激励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砥砺奋进。”
记者:罗鑫、王文、赵冰晶、吴敬楠、丁首越、黄畅
素材:廖彬华、胡章涵、昌昊、黄嘉荣、彭盛鸿、周其昊、刘佳良、任森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