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港:要事联商、工作联抓、活动联办 携手共进提效能
“以前社区想举办健康义诊,得挨家医院联系。现在一张需求清单发出去,医疗团队很快就上门了。”近日,提及联建共建给群众带来的便利,辽宁省东港市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薛晓望深有感触。
近些年来,东港市以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职能相关、优势互补为原则,积极探索村村、村企、社区与市直单位等多领域党组织联建共建,通过要事联商、工作联抓、活动联办,引导联建共建单位聚焦重难点问题推进工作,有效破解资源分散化、力量碎片化问题,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要事联商——
强强联合奔共富
在马家店镇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油坊村党总支书记杨威、唐堡村党总支书记姜虹升等人正认真地商议着明年的联合养殖计划,“今年鸡蛋产量稳定,但价格还有波动,我们想个办法,稳住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我们产业联合党委得打好提前量,把主要供货商的订单敲定了……”
东港市深入推进“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引导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组建产业联合党委,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联合党委书记,建立跨村、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定期邀请村党组织、职能部门、企业代表共同会商生产难题。“党组织牵头下的产业协同,让各村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共富资本。”马家店镇蛋鸡产业联合党委书记张楠介绍。
聚焦资源整合,东港市指导产业联合党委将各村分散的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集中规划,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联合注册区域特色品牌,引导域内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抱团发展。以农村网格为单位,建立共富责任区,选派各村技术能手、党员种养户担任负责人,在农业技术、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等领域专家指导下,建立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的“四统一”运营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联建产业项目盈利后,由产业联合党委按照各村土地入股、资金投入占比等进行分红,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三年来,全市通过“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累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60余万元、村民增收3300余万元。
工作联抓——
跨域合作促共赢
“以前收益不稳定总觉得是年景不好,原来管理方式还有这么多说道,感谢你们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去年参加完联建村分享会,北井子镇海鹰村党总支书记吕杰飞握着五四农场党委书记李全瀛的手,激动地说。
自2024年8月确定为村企共建试点以来,海鹰村党总支将学到的市场化管理经验应用到海鲜市场运营中。面向全国打造水产品集散地,做好物业化管理、合同制租赁,并注册“双峰岛”商标,增加海产品附加值,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5万元左右。村企合作推出“双峰岛”牌大米,在双峰岛旅游度假中心进行展销,邀请游客免费品尝,进一步提升了优质大米的知名度。
为深化村企共建,东港市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实施“乡村联国企,党建促振兴”活动,以5家涉农涉渔国有农场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41个村,在党建联建、资源共享、产业引领、稳岗就业、基层治理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村企“五共”机制:共筑党建基础,对“三会一课”、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管理等工作进行交叉互检;分享党建工作经验,共同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共享发展资源,推动相同产业在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互通互联,实现资源互补;共画振兴蓝图,相互推广主营产品,做深产业链条,形成发展合力;共办民生实事,加强文化交流合作,通过青年联谊、文化进村、技能培训等活动,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共扬企地文化,利用重大节假日,共同开展走访慰问、文明联创等志愿服务,营造和谐稳定乡村环境。
活动联办——
服务赋能暖民心
走进新城街道弘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停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交警正给孩子们讲解交通标志标识,示范交通指挥手势,这是由市交警大队牵头组织的“我是小交警”活动,而这样的共建活动,每月都会在城区各个角落开展。
按照“统筹规划、就近联系、协同推进”原则,东港市推动城区3个街道27个社区和64家市直单位结成对子,选派政治素质优、服务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市直党员干部担任“民情联络员”,联系各社区开展基层党建、服务群众、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指导街道党工委每月选定1家成员单位牵头,采取联席会议、轮值坐班、跟踪督办等方式,保证共建工作运行,并运用清单化管理,组织开展活动,推动基层治理力量下沉。
差异化、多元化开展活动,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等群体,将活动阵地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到校园、商圈、公园、红色教育基地等处。针对家长培养孩子多元需求,利用节假日,组织气象、教育部门开展“气象科普伴童行”“我是小科学家”“家校社区共创未来”等系列研学活动;结合老年人防风险意识较弱问题,组织公安、应急部门开展反诈宣传、消防安全小课堂等活动,并推动医疗机构健康义诊进小区、进公园;针对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组织住建、供电等部门深入走访调研,解决管网老化、充电桩供应不足等问题……今年以来,已开展联建活动217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次。(作者:本报通讯员杨帆陈鸿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