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滚动整建 逐年提升 整软治散出实招见成效
本报沈阳讯(通讯员辽组轩)“黑猪肉是咱村生态养殖基地生产的,肉质特别好!”近日,辽宁调兵山市晓明镇夏家楼村的直播间内,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举着手机亮着嗓子吆喝。这里曾因村班子“青黄不接”、后备力量匮乏,且村集体年收入常年不足5万元,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对象。在市委组织部直接挂牌督办下,打出发展村集体经济组合拳,采取“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黑毛猪养殖,2024年收入超过190万元,让村子实现华丽转身。
近年来,辽宁坚持把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作为常抓不懈的重大任务,通过全省统筹、精准施策、深化整改、跟踪评估等实打实举措,推动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解决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各类突出问题2808个,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滚动整建、逐年提升”工作机制。今年,辽宁聚焦化解深层次矛盾问题,打出“深入调研查问题、聚焦症结抓整改、综合施策治根源”的组合拳,落实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四个一”整顿机制。对重点难点村,省、市两级组织部门挂牌督办,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强化全过程跟踪调度和指导推动,严格落实问题整顿销号制度,推动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持续跃升。
以“负面清单+多维研判”把准整顿方向。立足省情实际,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痛点难点,制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负面清单”,将村级组织后备力量薄弱、村屯环境脏乱差,以及信访矛盾集中、党组织领导能力弱等问题纳入重点整顿范畴,为各地排查工作提供精准导航。各地严格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制度,由县级领导带队逐村开展深入调研,通过“查村情、访民意”,与村干部、驻村干部、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全方位掌握村级组织运行实况。同时,充分听取乡镇党委、包村干部意见,对照“负面清单”逐项核查,确保问题排查无死角。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整合纪检监察、巡察、统战、政法、农业农村、信访等部门问题线索,进行多维度分析研判,最终经县级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确定整顿对象,实现“应纳尽纳、应整尽整”,为后续精准整顿奠定坚实基础。
确定整顿对象后,坚持“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方案,针对不同村的薄弱环节靶向治疗。对于班子软弱的村,及时调整撤换不适应不符合村干部,通过“外引能人+内育骨干”双向发力,从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能人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健全多渠道选育、全过程培养、动态化调整的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机制,高质量储备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同时加强现有村干部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结合村情实际谋划特色产业,通过党员群众结对帮带、党组织联建共建,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用和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协调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帮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支持重点帮扶县抓好村党组织建设。
建立整顿成效跟踪评估机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定期督查整改进度,通过“群众评议、党员评议、上级评议”三方评价检验整改成效,对整改到位的及时摘帽,对整改不力的持续监管,防止问题反弹。将整顿工作与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把整顿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机制,持续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原标题《滚动整建 逐年提升 辽宁整软治散出实招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