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班待访到主动敲门,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党员—— 一线面对面 服务零距离
“以前反映需求要逐级上报,现在不仅街道党员会主动下沉,区里的吹哨议事会也直接开到社区,很多难题当场就能解决。”近日,谈起基层治理新变化,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康乐社区党委书记薛培说。今年以来,邗江区持续开展“一线面对面服务零距离”行动,推动党组织和党员下沉一线主动解难,实现从坐班待访到主动敲门的转型。
依托“心服务·邗我办·我来办”工作机制,邗江区推动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网格,机关党员带着职责走入百姓家门,累计送关怀、送服务、送提示17万多户。在全区146个村(社区)党员中心户设立民情吹哨点,聘请离退休党员、居民党员担任民情专员,每月在点位收集民情民意,建强服务前哨站。
针对镇村两级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住建局、交通局、民政局等59家机关党组织,轮流在15个乡镇(街道、园区)召开吹哨议事会,面对面倾听群众代表心声,会诊基层治理难题,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13件。
围绕群众最需要的一件事,邗江区推动每个机关部门、国有企业结对2—3个村(社区),共同制定惠民好事项目69个,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今年双桥街道8个村(社区)与区级机关部门开展党建联建,共商办成助残设施增设、中医专家定期义诊等16项惠民好事,形成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居民群众受益的格局。
“一边是希望办公环境得到改善的企业职工,一边是管理有待完善的居民社区”“只注重生产,少了一些烟火气”……为破解产业集聚区治理短板,今年6月,全市首家功能型产业社区在扬州(邗江)汽车智造产业园挂牌成立。通过建立党组织、推选企业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选派党建、经发、综治等33名在职党员作为“企管家”,下沉至2个社区专属网格,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
试点推行汽车产业社区、明月湖商务社区等扁平化治理模式,每年常态化选派在职党员下沉基层治理重点领域,推动在职党员身份、权责、效能“三下沉”,实现机关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链接。
“基层的需求通过数字赋能的方式,让我们响应更快更准。”杨庙镇指挥调度中心党员杭月说。邗江区以杨庙镇为试点,打造“数智杨庙”3.0平台,整合17类应用场景,同步接入镇级巡查、12345政务平台等数据源,打通“平台接单—线下处置—群众反馈”全链条。目前,该镇矛盾化解率提升40%,解决民生问题237件,群众满意度达95%,实现链接及时、服务落实、成效务实。(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明君 王炜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