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扎实推进“智网实格”建设 串起为民服务千条线
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南路社区在推行停车管理过程中,不少居民向网格长反映车辆进主路时存在安全隐患。网格长迅速响应、研判办理,积极协调停车管理公司在路边安装凸透镜。“网格长的解释答复我很满意,解决安全隐患效率很高,现在我有什么事就找网格长,好使!”居民孙瑛赞赏道。
去年以来,北京市石景山区围绕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在全区创新开展“智网实格”建设,打造网格设置科学合理、工作力量充足管用、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功能作用有效发挥的精细化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网格一支部
四级组织一贯到底
“我们将社区无缝划分成14个网格,网格间边界清晰、责任明确,而且每个网格都有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切实把党的组织覆盖到治理最末梢。”老山街道玉泉西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左东芳说。
石景山区坚持按照规模适度、界定清晰、便于服务、无缝衔接的原则,以每个网格覆盖100—300户为标准,督促指导155个社区在住宅小区、楼院、平房区等区域划分网格2052个。及时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结合网格划分实际,建立网格党支部1178个,形成“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一贯到底的四级党组织架构。
“以前我们是分散在不同楼门单元的社区党员,现在有了网格,党支部建到网格上,党小组设到楼院里,我们就是联系基层群众的主心骨,串起为民服务千条线。”鲁谷街道双锦园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熊焱说。
按照“1+8+N”的标准配备网格力量,2052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长、认领“责任田”,楼门长、片区民警、家庭医生等8类人员担任网格员,积极发动在职党员、“老街坊”志愿者、基层行政执法力量等入网入格、发挥作用,目前已组建1.3万余人的网格员队伍。网格划分后,各社区通过设立公示牌、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公布网格基本信息以及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方式,让居民看得到网、找得到人。
强化数智赋能
夯实基层治理硬支撑
8月4日,北京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因辖区内平房区地处永定河畔低洼易涝区域,广宁街道麻峪社区、麻峪北社区需要开展群众转移工作。社区依托“石网E通”中的基础信息模块,及时生成重点人员台账,网格长纷纷到自己的网格中逐门逐户开展走访,并依托网格微信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避险安置点位置、物资领取方式、应急联系人等注意事项,片区民警、物业负责人、志愿者等在群里随时做好解答工作,最终成功转移安置居民1400余人,以实际行动守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前我们人口信息都是纸质台账,查找、更新都得回办公室翻台账。现在有了‘石网E通’,走访后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直接更新完善,查看居民信息更加方便。”古城街道建兴街社区第十网格网格长梁远兰介绍说。
石景山区聚焦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基础信息更新不及时、数字化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在京办平台上线“石网E通”端口,设置基础信息管理、事件上报、诉求统计、民情日志等功能模块,实现基础信息实时录入、政务服务随时查询、相关报表一键生成、民生诉求实时分析。目前,已收集基础信息62万余条、记录民情日志19万余篇。
同时,整合社区各类微信工作群成网格微信群,网格长和网格员全部入群并做好信息发布、问题解答、协商议事等工作,将网格微信群打造成为政策解读的“传声筒”、民生问题的“减压阀”和邻里议事的“召集人”。
健全工作机制
筑牢主动治理“桥头堡”
2024年底的一个周末,苹果园街道下庄社区居民王健看到小区地下活动室门口全是美国白蛾,立马打电话给网格长张雅欣。她赶到现场,看到密密麻麻的虫子正在啃食树叶后,立马拿起手机,在“石网E通”中进行事件上报,街道城建科当天就调来了消杀车辆,物业配合提供喷洒药物,不到24小时,虫患就被彻底清除了。
楼道堆物堆料、房屋漏水、城市家具破损……社区问题虽小,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石景山区坚持网格事件分级分类办理,对巡查主动发现、居民线上线下反映的事件,小微问题由网格长和网格员就地处置、自办自结;复杂事件由网格长在“石网E通”中进行上报,街道启动“吹哨报到”或上报区城管指挥中心派单办理,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并及时向社区反馈办理情况,网格长对办理结果进行复核、评价,形成网格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事件处置、结果反馈工作闭环。
压牢压实网格长工作责任,将网格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与绩效奖金直接挂钩,社区工作者季度绩效奖金实现优秀、合格档次分级梯度发放。将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工作者调整岗位等级、续聘解聘、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励督促网格长发挥好“前哨探头”作用,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早处置,进一步履职尽责、担当作为。2025年1—8月,全区接诉即办诉求同比减少9957件、降幅7.66%,8月降幅更是达到17.14%,切实以网格主动治理推动接诉即办降量增效。(本报通讯员郑杰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