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推出年轻干部“定制学堂”“慢工细活”锻造发展尖兵
核心提要
◆紧盯抓经济、引项目、促发展,重点调训具有经济工作经历或专业背景的年轻干部
◆集中导学结束后的6个月,每月聚焦一个专题进行学习,为年轻干部系统构建专业知识图谱
◆“定制学堂”结束后,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学员到重大项目和经济发展一线进行为期1个月的跟岗实践
本报丽水讯(通讯员丽组轩)去年以来,浙江丽水市聚焦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短板,推出年轻干部“定制学堂”,以6个月为周期,进行系统化精准化培育。目前,全市围绕“双招双引”、重大项目推进等中心工作,累计举办各类“定制学堂”18个,精准培训年轻干部800余人次。
“以往干部培训一般都是短期集中式,难以满足专业化能力深度提升需求。”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季善松坦言,经反复研讨,设计推出了学员特定、课程特定的“定制学堂”。紧盯抓经济、引项目、促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重点从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中,选拔具有工业、商贸、项目建设、财政、金融、科技等相关经济工作经历或专业背景的“80后”正科级、“85后”副科级干部参训,每年安排10个左右班次,每个班次安排40名左右学员。
在课程设计上,采取“1+6+3”学习模式,确保形式上尽量丰富,时间上相对灵活。“1”即1个集中开班导学阶段:在市委党校安排5天左右的集中学习,通过高校专家、部门领导的专题辅导,帮助年轻干部搭建经济领域知识框架;“6”即集中导学结束后的6个月内,每月聚焦一个专题进行学习,如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现代金融工具运用、项目推进全流程管理等,为年轻干部系统构建专业知识图谱;“3”即每个月的专题学习包含自学网络课程、两天左右集中授课深化、两天左右现场实践调研3个递进学习阶段。
为更好提升集中授课的质效,开发“实践理论1+1”课程。同一堂课内,前半段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干部、企业负责人讲授实践案例、操作流程和难点破解;后半段则由党校教师进行理论升华、政策解读和方法论提炼。课程主题紧密围绕丽水发展实际,如“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聚焦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等,目前已开发19门精品课程,先后邀请5名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16名市直部门“一把手”、5名企业家走进课堂,传授实战经验,提供解题范本。“在‘生态工业转型’课上,金马逊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场剖析技术瓶颈,党校教授同步解读政策导向,这种双师教学让理论直接对接实战!”丽水经开区干部吴龙在课堂笔记中写道。
“定制学堂”结束后,市委组织部还根据单位和个人意愿,每年从中选派100名左右学员到重大项目和经济发展一线进行为期1个月的沉浸式跟岗实践。如组织学员分赴市发改委、市经信局、丽水经开区等“双招双引”、项目管理一线岗位锻炼,采取“帮带老师+组团实践”模式,由单位指定1名分管领导牵头,3—5名学员组团领办或跟进1个具体项目,先后参与了经开区超长期特别国债争取、浙西南科创产业园运营管理、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等项目,切实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