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奋力谱写中部地区绿色崛起上饶篇章
中共上饶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江西省上饶市位于赣浙闽皖省际交界区域,是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个国家战略交汇地。近年来,上饶市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奋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系统施策,筑牢生态屏障
上饶市拥有21.7%的鄱阳湖水域、22%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是长江中下游重点生态功能区。守好“一湖清水”、护好“一片青山”既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要民生工程。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饶市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新污染治理,全市空气质量连续五年保持国家城市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上饶市坚定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江西片区)、蓝冠噪鹛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等建设,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荣誉。目前,上饶境内已发现植物2830种、野生动物685种,拥有全球唯一野外种群的珍稀物种蓝冠噪鹛,同时也是长江江豚最大水域栖息地,鄱阳湖白鹤保护案例还入选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推动生态治理现代化。上饶市坚持用法律武器治理环境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先后出台《上饶市大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上饶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上饶市矿区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等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两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合作构建环鄱阳湖流域生态资源保护检察协作、衢黄南饶“联盟花园”环境资源旅游司法协作等机制,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监管体系。
坚持科创引领,锻造生态引擎
上饶市依托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深度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探索“研发孵化在长三角、生产转化在上饶”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快构建具有上饶特色和优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系,不断迈出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铿锵步伐。
提升新兴产业集聚度。上饶市第一个千亿级企业晶科能源,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被评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上饶市依托“链主”企业,强化“纵向打造产业链+横向营造生态链”,打造涵盖“从硅料提纯、硅片切割、电池生产到组件封装”的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入选全国百强产业集群。目前,全球每6个光伏组件,就有1个是上饶制造。在此基础上,上饶市还充分发挥资源、市场优势,加快发展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新三样”出口额占江西省70%左右,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上饶市紧扣有色金属产业改造升级,统筹推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链条延伸,大力发展铜基新材料产业,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推动“光”“电”双链融合发展,上饶市组建国家光学镜头镜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科技创新驱动光学元件研发、模组集成制造、智能终端生产的全链升级,突破纳米级曲面加工等关键技术。2024年,上饶光学元器件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找准有效路径,放大生态价值
上饶市注重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持续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加快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念好山水经。上饶市依山傍水,生态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东边有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三清天下秀”的三清山,西边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南边有首批国家公园武夷山,北边有最美乡村婺源。上饶市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先后推出篁岭、葛仙村、望仙谷、婺女洲、弦高城·西湖凼文旅街区等一片热门景区,加快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扎实推动农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带动近80万人吃上“旅游饭”,让“绿宝盆”变成“聚宝盆”,让“好风景”卖出“好价钱”。
开发土特产。上饶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坚持“强龙头、补链条、扩规模、兴业态、树品牌”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共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绿色直采基地12个,优质农产品出口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生态佳”的农产品实现了“口碑佳、效益佳”的华丽转身,形成“生态资源—绿色产业—价值增值”的良性循环。
向“绿”向“新”的上饶实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赣鄱大地的生动映照,更是中部地区以绿色变革重塑发展逻辑的鲜活注脚。新征程上,上饶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向“绿”而进中厚植特色优势,在向“新”图强中培育强劲动能,奋力谱写新时代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上饶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