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因地制宜提升城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紧紧围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因地制宜扎实开展社区、厂区、园区三区联创工作,不断提升城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做强三区联创。以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联创工作,强化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区领导班子成员和区直有关部门挂钩“三区联创”工作制度,实行“1名区领导+1名乡镇领导+1个区直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并由区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高位推动“三区联创”工作提质增效,形成“区-乡镇-社区”三级联动格局。坚持试点先行。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思路,遴选产业较集中、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溪庄等3个片区试点推进“三区联创”工作,因地因企探索“比邻党建”“链上党建”等特色模式,引领带动全域梯次推进。坚持定期调度。按照“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细化“三区联创”重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到底到边。坚持“每月一调度”,及时跟进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协调解决跨领域、跨层级问题。
做实多元共治。持续深化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将区域各种资源和力量有效调动起来。强化组织联建。按照“地域相邻、治理相关、资源相通”,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与产业园区、两新组织、驻区单位等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推动组建5个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同步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重点吸纳产业园区、两新组织、驻区单位等党员负责同志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以组织纽带推动社区、园区、企业“破圈融合”。强化事务联商。结合推行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1+N”联席会议制度。按照“一季一议+急事快议”,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停车难、充电难等多项基层治理“老大难”问题。强化协同联动。推行需求、资源、项目“三单”管理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领办邻里书屋等共建项目。同步推行社区治理与民生服务“揭榜领办”机制,吸纳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助力整治乱停车、防汛防台风等事项,实现“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
做优产业服务。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区域产业发展动能。强化阵地支撑。采取“党建统领、国企实施、社区参与”模式,建设集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杏东邻里中心”,着力打造覆盖社区及周边100多家企业的“15分钟生产生活服务圈”,有效破解“产业孤岛”、职住不平衡等难点问题。目前,“三区联创”片区已实现邻里中心全覆盖。强化数智赋能。扁平化整合政企社资源,在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邻里中心设立“亲清家园”服务站,下放多项涉企审批事项权限,并配备“帮代办专员”,为企业提供“一站办+就近办+帮代办+网上办”服务,积极打造快办、高效、便民、省心的各类企业申报。强化力量下沉。以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为抓手,组建“助企先锋服务队”,采取“企业吹哨、干部报到”机制,进园入企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融资对接、物业保障等支持。针对园区标准化重点项目,整合涉企部门、属地社区等力量,推行“一项目一专班+审计专员”双轨服务机制,实现从策划签约到投产达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中共福建省委泉州台商投资区工作委员会党群工作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