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抓实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服务做进去 作用带出来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快递外卖员“进门难”问题恳谈会在湖北黄石市举办,会议现场,行业管理部门、平台企业、物业公司和新就业群体党员代表争相发言,敞开心扉向组织说心里话,推动“一区一策”问题解决。
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近些年来,黄石市新业态蓬勃发展,聚集了2.8万余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劳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破解新就业群体组织凝聚难、权益保障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黄石市积极实施组织强基、服务凝聚、赋能治理行动,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组建新业态党支部
“我在黄石市黄石港区上班,但党组织关系在外地,参加组织生活特别不方便。听说这里能登记信息,我赶快过来找‘家’。”2022年8月“红色召集令”一发布,黄石市顺丰速运黄石港营业网点快递员熊加明就第一时间扫码登记,加入黄石港区万达社区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他是黄石市组织部门摸排出的第一个新就业群体党员。
为让零星分布在各企业、网点的新就业群体党员都能“回家”,黄石市持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采取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码”上找、链接政策资源激励找、街道社区全覆盖走访找“三找”方式,全面摸排流动党员情况,截至目前,已找到473名党员。
党员找出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组织建起来,给他们安个“家”。依托行业党委、街道社区,采取行业联建、区域共建、孵化组建等方式,组建新业态党支部35个,将党员纳入组织管理。探索行业管、企业育、社区培的新就业群体党员发展模式,储备45名入党积极分子。探索推行开放式组织生活,依托联合主题党日、“云”上课堂、晨会例会等载体,灵活开展微教育、微活动260余场次,引导新就业群体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深化“暖‘新’八送”行动
日前,黄石日报官方微信推出《干部换位跑,服务在一线》栏目,下陆区机关党员干部汪梓溦深度体验外卖配送员岗位,通过亲身换位跑,深切感受到了外卖配送员的艰辛与不易。“外卖‘小哥’两脚不停、三餐不定、四季无休,十分辛苦!”体验结束后,她对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为更好服务新就业群体,黄石市委组织部引导党员干部开展体验式调研,通过切实体验,找准痛点难点,协调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共同解决问题。出台黄石市“红石榴”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整合全市爱心驿站、零工驿站等资源,开放“红石榴”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充电、法律援助、保租房申请、学习教育等服务。深化“暖‘新’八送”行动,梳理涉“新”部门政策,形成组团服务项目清单,提供小哥食堂、子女托管等8大类48项高频服务,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帮扶活动758场次。
电动车不能进小区、送餐全程靠跑、重物得靠手拉肩扛、门难找车难停……一直以来,“进门难”成为快递外卖小哥跑单途中最担心的事。对此,黄石市委组织部建立“新就业群体—新业态党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行业党委”诉求收集办理机制,针对小哥“进门难”问题,通过召开恳谈会、签订公约、完善楼栋指引、打造“友好小区”等措施,推动64个小区由“门难进”向“门好进”转变,有效打通了小哥送餐“最后一米”。
“治理变量”成治理力量
有快递员给独居老人送餐时,帮助倒垃圾,帮助买大桶纯净水扛上楼;有外卖员发现买家门钥匙未拔,会打电话提醒;有快递员帮助迷路女童回家;还有小哥捡到身份证、医保卡、手机交还给失主……党组织的关爱,让新就业群体有了新身份,他们不再是“陌生人”,而是城市“新居民”,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城市。
归属感激发参与感,荣誉感激发使命感。黄石市委组织部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引导新就业群体立足岗位作贡献,把“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力量。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发布骑手行为公约,广泛号召小哥出行讲规矩、从业讲文明、治理讲担当。开展“三亮”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红旗车”,党员带头规范执业,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组织67家新业态企业、192个网点站点与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38支,527名小哥担任流动网格员,参与助老助残、爱心送考等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人次,收集上报安全隐患、治安线索等基层治理问题1568件。积极培育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邮政行业劳动模范余源洁、全国优秀农民工余强等典型,15名小哥获评荆楚楷模、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选树全市“最美小哥”“最美网约车司机”30人。(本报通讯员张嵘贺宇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