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全面汇聚优质服务—— 构建和谐宜居新家园
“国家特别关注咱们老年人,说要加大社区居家养老力度,加强对咱老人的照顾”“也关注孩子们,社区托幼服务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将来还会加强托幼服务人员管理”……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天津市和平区新文化花园社区的居民们围坐在小区广场上,你一言我一语,热议着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一老一小”的惠民政策。
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和平区,不仅是全市的金融、商贸、文化、教育、医疗中心,更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先行者。近些年来,和平区以“商居联动社区共治”理念为引领,不断丰富服务形式、创新运营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打卡地”,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公建民营
升级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在大都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儿童智慧成长中心,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曲线赛跑、单脚跳跃、短跑竞速等运动,家长们在场外欢呼喝彩,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和平区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众关切,积极推动完整社区试点建设。通过“公建民营”的形式,升级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比市场价平均低30%的费用,为居民提供就餐、助浴、托育托管等规范化、多样化、可持续服务,显著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建立群众需求动态调查与服务内容匹配机制,大力推行“专家指导+社工介入+志愿参与”调研服务法,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支点,吸纳200多家企业优质资源和来自各行业的青年志愿服务精英,建成养老社区康复生活馆、常态化儿童公共服务保障基地、社区托管托育中心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精准对接“一老一小”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人性化的服务计划。截至目前,已为老年人、幼儿家庭等特殊群体发放消费优惠券8000余张,近3000个家庭参与“商居联合”品牌下的公益服务和活动,获评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先行示范区等荣誉。
多元合作
提供一站式服务
和平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是一个服务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生活中心。“平时工作忙,肩颈经常酸痛,晚上还容易失眠。现在社区就开了瑜伽馆,对我们这些有健身需求,时间又不固定的上班族来说太实惠了!”刚下瑜伽课的南市街居民李梅,觉得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
和平区积极转变思路,打破政府包办的思维方式,创新“党建+服务”“公益+市场”的理念,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多元合作”运营模式,由政府提供公益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项目、企业商户提供市场化服务项目,充分契合居民多样化生活追求和高品质需求,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美好的生活体验。
各党群服务中心结合各自空间载体、人员知识结构、周边商业布局,采用多方对比、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差别化引入服务项目。同时,盘活利用社区范围内的闲置空间、小广场、企业会议室、展馆,广泛开展公益义卖、文艺汇演、参观培训、体育健身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高效、专业的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和平区先后吸纳辖区公益性企业、社会组织、商户等300余个多元主体进驻,带火“国潮市集”“娃娃公益行”“九和驿站”等社区服务品牌,开展文创义卖、网络直播、咖啡体验等780余场活动,每周各党群服务中心人流量增至8000余人次。
法律服务
完善矛盾化解机制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知识面广、业务精湛、处理问题有热情、讲技巧,真是给我们老百姓帮了大忙!”这是社区居民刘光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由衷感谢。
和平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探索“无讼社区”建设,在6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成立法律服务站,在6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居民议事厅,助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法院设立社区法苑、联合检察院设立社区检查岗,联合属地派出所设立警务岗,同时,聘请专业律师担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共同打造解纷“朋友圈”,通过开展联席会议、现场调解、重点和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截至目前,通过各服务平台共化解商居矛盾896件,解决更换电梯、停车充电等物业纠纷问题383件、现场调解居民纠纷案件1600余件,解答居民法律咨询3800余次,累计服务居民14000余人,成讼率同比下降22%、物业纠纷案件同比下降77%、相邻关系纠纷同比下降47%。(本报通讯员 贲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