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举办“全球视野与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
6月30日,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之际,“全球视野与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此次论坛以多学科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为主题,来自全国多所大中小学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名代表齐聚北外,共同研讨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贾德忠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薛伟江教授致辞。开幕式由北外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教授主持。
贾德忠表示,本届论坛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行动,也是彰显外语院校使命担当的创新实践。面对世界变局下培养兼具坚定政治立场和全球胜任力人才的重要课题,本次论坛承载三重使命:一是回应时代命题,二是彰显北外特色,三是培养时代新人。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构建具有北外特色、全球视野的思政教育体系,培养更多融通中外的新时代“三有”人才。
薛伟江表示,举办“全球视野与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意义重大,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将携手各方,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平台。思政课建设要立足“两个逻辑贯通”,既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心性哲学深度结合,又要立足中华文明底层逻辑,在文明比较中阐释中国知识体系与思政课的独特优势。
主论坛上,八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旨发言。主论坛由北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曼倩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强调了全球视野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主任委员孙蚌珠从坚定信念、增强自信、强化担当三个维度,阐释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球视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二级教授、《行政管理改革》副主编刘学侠阐释六力同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思路。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延敏教授强调了把握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新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杨峻岭教授发表了关于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多维思考。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李莉文教授结合北外“三进”工作实践,阐述了数智时代的课程思政与专业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庄文城教授发表了新时代中文人文交流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思考。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祝和军强调了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原则,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本次论坛共设三个平行论坛,北外新闻学院院长宋毅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中文学院院长何辉教授、法学院院长米良教授、法语学院院长戴冬梅教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苑大勇教授、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副院长李紫莹教授围绕“多学科协同的大思政课建设”进行研讨,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志强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课程教学中心主任王静、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安静等围绕“全球视野下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讨,部分校内外学者、期刊编辑在“青年论坛”中围绕会议主题也进行了研讨。
闭幕式上,北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磊、尚会永教授、李永乐副教授、韩雪青副教授分别对主论坛和三个平行论坛进行了学术总结,韩强院长进行了闭幕致辞。
本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共同主办。论坛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北外老教授们重要回信精神,立足北外思政课特色优势,彰显全球视野,汇聚多学科智慧,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未来,“全球视野与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将持续发挥品牌作用,为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提供持久动力。
撰稿:“全球视野与思政课建设”会务组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