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村里当书记》新书发布会暨“乡村故事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举行
近日,“县域中国·人民历史”书系之《我在村里当书记——双重回嵌之路》新书发布会暨“乡村故事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庆红出席会议并致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胡钰主持会议。
许庆红表示,《我在村里当书记》聚焦浙西南山区,以清华学生采写的口述史形式,真实呈现缙云县13位优秀村书记治村经验与“双重回嵌”故事,反映了浙江“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一直以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实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2023年成立乡村建设研究院暨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委会,引导师生深入乡村,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我在村里当书记》一书正是这一教育导向的深化,体现了清华师生对“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践行,更是新闻学院在研究生教育转型中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创新成果。未来希望凝聚更多力量,共同探索乡村振兴与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新路径。
作为本书及书系主编,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赵月枝分享了《我在村里当书记》的编写初衷、学术贡献及多重意义。她认为,本书提出“双重回嵌”这一核心概念,主旨在于分析改革开放中走出村庄并率先致富的个体如何重新“回嵌”村庄共同体与党的组织体系,成为振兴村庄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领路人。这一分析框架超越了传统视角,为从基层经验出发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思路。
发布会后,“乡村故事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题研讨会举行。大家在发言中表示,应当积极拓宽高校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桥梁——乡村为高校提供了丰厚的研究资源、教育资源,高校为乡村提供了活跃的智力资源、人才资源。希望本书能激发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激励更多的高校师生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供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