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昌乐县:多维拓展非遗文化研学新路径
“抹面、裱花、放上爱吃的水果,原来我们平常吃到的奶油蛋糕是这样做出来的!”日前,潍坊市昌乐县宝城街道百年老字号企业“春堂八宝”的体验中心内飘散着阵阵甜香,孩子们围在操作台前,在专业面点师指导下亲手制作奶油蛋糕。这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传承+DIY手工体验”研学课堂,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打开了一扇触摸传统文化的窗口。
这是昌乐县深耕非遗资源、构建沉浸式研学矩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立足本地丰富非遗资源与特色产业,深挖蓝宝石、黄金、传统技艺及美食等领域文化底蕴,构建沉浸式非遗研学矩阵,通过场景搭建、项目设计、课程开发,让青少年在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为非遗活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在蓝宝石非遗研学领域,昌乐深挖蓝宝石雕刻省级非遗技艺,整合“宝石之都”资源,打造以蓝宝石博物馆、中国宝石城为核心的研学基地集群,并通过“展览+实践”模式,让学生可以亲手操作传统工具,跟随蓝宝石雕刻工匠学习浮雕、镂雕技法,见证蓝宝石从原石到珍品的蜕变,感受“一石一世界”的非遗瑰丽——既领略天然纹理的独特,又体悟人文意象与匠心的融合。
黄金非遗研学则以“精、细、雅”为魂。昌乐依托梦金园、赛菲尔等龙头企业,深挖黄金錾刻、花丝、镶嵌等数十种传统技艺,打造黄金非遗创新研学场景。设置“古法炼金模拟”“花丝工艺制作”等体验项目,采用“导师+课程实践”模式,开发“黄金历史溯源”“18K金弹簧扣技术”“现代技艺创新”等课程体系。学生在熔融锻造中感受黄金文化千年传承,了解昌乐作为全国重要黄金珠宝产业基地的产业链优势。
传统技艺研学通过还原真实制作场景与沉浸式课程设计,让非遗技艺在青少年手中焕发新生。在宝城街道昌明社区的非遗技艺工作室里,碑刻拓印”“核桃微雕”“木板烙画”等体验项目前,学生们亲手创作,在一凿一刻、一笔一画间,感受民间艺术的智慧结晶与深厚文化内涵。昌乐县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剪艺时光”“趣玩草编”等公益体验课程,则是以窗花剪纸、麦秆编织等贴近生活的非遗项目为载体,让孩子们在折叠、编织、裁剪的动手实践中,触摸到传统手工艺的温度与魅力。这种“活态传承”模式,使非遗技艺真正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创造的文化体验。
美食非遗研学以“味”为桥,构建起“舌尖上的非遗”场景。除“春堂八宝”烘焙课堂外,营丘镇马宋饼工坊内,学生们可以学习“三页成饼”的擀制技艺,体会“油丰不腻、微咸透香”的风味密码;朱刘街道北庄的火烧作坊里,木杠翻压的面团在传承人手中变成带着麦香的双翅杠子头火烧。通过“制作+品鉴+民俗讲解”课程,鲁中饮食文化与节庆、婚嫁等民俗记忆在味蕾体验中代代传承。
(大众新闻记者张鹏通讯员董帅)
网站编辑:张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