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基层工作联系点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基层工作联系点 >

坚守如磐  三代人接力共护一片青山——李焕彩祖孙三代守护孟良崮国有林场黄石山林区的故事

发表时间:2024-12-19 来源:党建网

中共沂南县委宣传部

位于沂蒙山区深处的孟良崮国有林场,既是驰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主战场和战役主要发生地,也是一片层峦叠翠、郁郁葱葱的林海。63年来,李焕彩祖孙三代人,以脚步丈量岁月,以奉献书写人生,默默守护着这片林海。

本没有路,他走出一条“巡山路”

黑虎梁439亩、邋遢梁692亩、骆驼梁654亩、灯窝子梁472亩、松树梁255亩,这“五道梁”以南北走向排列在孟良崮东北。李焕彩的家就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依汶镇冯家村,开门就能看到“五道梁”。19岁那年,村长找到李焕彩,希望他到“五道梁”(即后来的孟良崮国有林场黄石山林区)做护林员,明确待遇“只记工分,没有其他报酬他听说要去护山,二话没说扛起铁锨就上了山,从此肩负起巡山护林的责任,成为孟良崮国有林场的一名护林员。

此后9年,李焕彩没拿过一分钱,没向组织伸过一次手,就连护林的工具也是自制的,饿了啃煎饼,渴了喝凉水、吃残雪,与同伴一起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山林,一直到1971年后才获得了微薄的补贴。后来李焕彩回忆道:“干这个工作就不能讲钱,人这一辈子总得做出点贡献,守护好了国家的财产,我苦点累点也觉得值!”

1962年到2010年的48年里,李焕彩遇到过种种困难:他曾在巡山护林时,不顾个人安危,赶走了盗木者;曾在骆驼梁密林中与野狼对峙,最后用铁锨敲击石头吓跑了野狼;也曾在巡山时,不小心摔落石崖,在家里整整躺了4个月……

48年里,李焕彩每天都要爬过五道山梁,步行25公里,不管晴雨霜雪,还是寒冬酷暑。48年里,他每年要走9000多公里,一走就是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多圈,“五道梁”本没有路,他硬生生走出了一条“巡山路”。

祖孙三代,一腔热血洒大山

2010年,每天25公里的巡山路对于67岁的李焕彩来说实在力不从心,寻找合适的接班人成了李焕彩的心头事。

护林员的工作收入微薄,还得罪人,是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经过慎重考虑,李焕彩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李长果。当父亲提出请求时,李长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后来他回忆说:“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常常对我说,这片山林是红色的山林、英雄的山林,既是我们的宝贝疙瘩,也是我们的家,即使搭上性命也要保护好她。

儿子李长果跟父亲一样遇到了很多难题:曾因阻止别人砍树,自家的蔬菜大棚连续3年被人破坏;曾在检查林区输电线路时,不小心从6米高的地方跌落,受伤严重,术后在家休养了1个多月……再多的艰难困苦,也没能阻挡他巡山护林的步伐。

在爷爷与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践诺守信、爱山护林,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精神传承。2015年,23岁的李楠在孟良崮国有林场招收年轻护林员时,毫不犹豫地选择到林区工作,和当初的爷爷和父亲一样,走上了那条早已熟悉的巡山路。

李楠追随着父亲和爷爷的脚步,从基本的野外识路、如何躲避野兽学起,到后来的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凭着他对这片山林的热爱,加上父亲和爷爷几十年护林经验的倾囊相授,他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护林员。

在李焕彩祖孙三代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护林的队伍,共同守护着“红色孟良崮。那份对大山的爱护,在他们坚实的步伐中,变成了更加茂盛的树木,更加静谧的林海,更加优美的绚丽画卷。

烈火丹心,无私奉献护山林

如今的孟良崮黄石山林区,60多万棵成材的树木茁壮成长。护林员的主要职责已经由“防盗”变为“防火”,但压力没有减轻,越是季节变换、逢年过节,越是要夜以继日地巡山,防患于未然。

201511月的一个夜晚,山中雷电引发山火,火势在风力的助推下迅速蔓延,这场突如其来的山火,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也拉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序幕。夜色中,李长果所在的护林队与李楠所在的消防队听从上级命令,迅速从不同的地方分别赶往火灾现场,协力与“火魔”搏斗。经过5小时的奋战,终于将山火明火基本扑灭,有效阻止山火进一步蔓延。但是,李楠与父亲李长果以及其他救火队员并没有掉以轻心,为防止死灰复燃,他们彻夜值守巡查,仔细清理每一处可能藏匿火星的地方。第二天一大早,李焕彩步行5公里,给救火队员送来了饮用水等物资。在这次与“火魔”搏斗的战场上,李焕彩祖孙三代危急关头挺身而上,无私奉献冲锋在前,与队友们一起用实际行动守护了“五道梁”的绿水青山。

如今,护林员工作保障今非昔比,山中防火路已替代了羊肠小道,让护林防火更便捷、更安全;通过引水上山,每隔100米配备一处消防栓,告别“远水不解近渴”的状况;监控摄像头无死角覆盖,用“天眼”代替防火员在危险区域巡查。

在以李焕彩祖孙三代为代表的护林员的守护下,如今的孟良崮林场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补植栓皮栎、五角枫、北美红栎、麻栎等树木16多万棵。实施森林保育水源及管网建设工程,森林保护保育通道14.22公里,引水上山管网6.6公里,塘坝、蓄水池11座。林场通过改善森林健康状况,提升了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使“红色孟良崮”和“绿色休闲山”交相辉映,为建设更加富裕美好沂南提供了生态保障。

网站编辑:穆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