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推行“三服务四融合”机制 “红色引擎”赋能万亿级产业链发展
本报泉州讯(通讯员泉组轩)从一双鞋、一件衣服、一片纸、一个水龙头起步,福建省泉州市民营经济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如今已培育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建材家居等9大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贡献了泉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九成以上。近些年来,泉州市探索推行产业链党建“三服务四融合”工作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向上突破、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的发展胜势,万亿级产业链生态圈持续提升。
组建产业链党委,强化产业链协同协作。筑牢链上组织体系,全面梳理纺织鞋服、水暖厨卫等县域重点产业链,组建30个产业链党委,成立173个常态化摸排走访专班,推行龙头骨干企业党组织协助小微企业培育党员机制,去年以来新组建链上企业党组织152个,构建形成“党组织+行业协会+链上企业+专业市场”的融合型组织架构。配强链上工作力量,由产业链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产业链党委书记,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的党组织书记担任党委委员,每条产业链选派1名有经验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选聘若干名党群工作者,并与现有的链长制工作专班、行业协会秘书处等融合共建、合署办公,推动产业链党委实体化运作。完善链上运行机制,建立产业链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产业链党委议事决策规则,推行链上企业党组织理论共学、发展共谋、活动共办、阵地共用“四共”机制,助力协同创新、实现共赢发展。
做强“三服务”,破解产业链难点堵点。精心服务产业,发挥产业链党委协调各方、联动企业的综合枢纽作用,每月走访链主及关键节点企业、大院大所、创新平台等,定期举办“政企早午晚餐会”,围绕问题清单,协调职能部门解决落实。尽心服务企业,坚持以党建链畅通服务链,推出“泉心泉意”服务企业举措,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和涉企部门“强党建、促发展”联合行动,组建链上政策服务团,引导市县部门广大党员下沉链上一线开展政务服务。倾心服务职工,建成26个园区“党建+”邻里中心,构建企业职工“15分钟”服务圈,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转变,为链上企业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聚力“四融合”,激活产业链发展动能。推动党建工作与园区管理相融合,指导园区党(工)委重点抓好园区标准化建设和园区网格化管理,组织党员开展“我为园区发展献一策”等活动,落实好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等各项任务。推动党建工作与政务服务相融合,举办“企业家日”“亲清伙伴日”等活动,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通过企业点单、产业链党委派单、职能部门接单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动党建工作与群团建设相融合,充分发挥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作用,联动开展技能比拼、青年联谊等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积极搭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基地等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定期发布平台成果和企业需求“两张清单”,集中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引导链上企业党组织组建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党员团队承担技术突破项目,助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链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