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上海讯(通讯员沪仁轩) 民营经济为上海这座国内首个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的城市,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今年初,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强调一以贯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进展,助力企业在沪实现更好发展。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近日,上海市人社局召开2025年本市人社系统营商环境暨法治工作会议,并同步发布《聚焦提升企业和劳动者感受持续优化人社领域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助力上海率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援企,创建更好的企业成长发展环境。包括健全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提升服务创业企业水平等8条举措。上海将高质量完成“建成50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为民办实事项目,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功能。巩固拓展“乐业上海优+”行动成果,深入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立足“建平台、摸需求、强机制”,推动重点企业定期排摸、一企一档。优化“上海市企业用工保障平台”和“重点企业服务档案”,按需实施“3+X”组合式管家式用工服务。开展“稳岗留工送温暖”和春季促就业“春风行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积极落实各类创业扶持政策,提升重点群体创业融资便利度。继续扩大创业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课程质量,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深化创业孵化载体、校区和社区服务融合、资源联动,更好发挥园区、校区、社区落实创业政策、提供创业服务的阵地作用。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继续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为企业灵活用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聚焦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源强企,优化高效协同的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包括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技能培训的快速精准实施能力、深化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改革创新、完善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保障等5条举措。《行动方案》提出,做实企业诉求动态收集、分级办理、实时反馈工作闭环,研究储备一批深耕细分领域、具备发展潜力的“小而美”企业。激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自身增长与上海现代化建设双向奔赴。支持头部优质人力资源企业设立重点领域产业大学,集中政策和服务资源,实现需求侧、培训链、供给侧快速响应及对接落地。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突破学历、工作年限等限制积极开展自主评价。实施重点行业技能人才培养专项政策,加大急需紧缺工种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聚焦合理适度的社会保险政策惠企,打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环境。包括积极推广企业年金有效扩面模式、适度降低社会成本负担、持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等5条举措。上海将不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助力企业更好地留住人才。稳妥落实就业和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等系列就业创业政策,确保重点政策落地见效。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降低经营主体社保负担。扩大“网上办”“掌上办”业务范围,加大电子票据数据应用,实现工伤医疗待遇线上申领,为服务对象提供“边办边问、答必解惑”的零距离贴心服务。
聚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企,营造共赢共享的社会治理环境。包括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完善劳动监察仲裁“一口受理”机制、推行劳动纠纷多元调解和案前化解等5条举措。
聚焦创新优质服务举措便企,健全智慧便捷的服务供给环境。包括深化世行迎评对标改革、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推动人社惠企便民政策直达快享、提升宣传影响力等12条举措。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行动方案》更加突出为企业提供供需匹配、能力提升、创业指导等服务,推出优化“上海市企业用工保障平台”和“重点企业服务档案”;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结合生产发展实际需要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加快急需紧缺和高等级技能人才培养;推行劳动纠纷多元调解等一系列举措,力求帮助企业解决更多“痛点”“卡点”,优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下一步,上海市人社部门将落实细化《行动方案》,深化市区联动,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实施效果让企业看得见,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