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模范机关建设 >
党建网 > 专题库 > 模范机关建设 >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当好第一方阵青年排头兵——记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7批青年支教帮扶队

发表时间:2025-07-18 来源:旗帜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引领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服务党中央关于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大战略,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统一部署,来自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等28个部门的28名青年组成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7批青年支教帮扶队,于2024年8月底分赴河北、陕西等地革命老区开展工作。工委高度重视,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郭文奇同志先后赴河北平山、陕西延长调研指导支教帮扶工作并看望慰问支教帮扶队员,深入了解支教帮扶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基层一线修好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基层实践三门课的情况,并对进一步优化支教帮扶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

一年来,全体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扎根基层教育第一线和乡村全面振兴最前沿,自觉把支教帮扶工作作为理论学习的“活教材”、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基层实践的“练兵场”,以“赶考”之心一体修好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基层实践三门课,实打实经受磨炼、增长才干,以实干实绩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让青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初一公里绽放。

一、以思想引领校准行动坐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支教帮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动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支教帮扶队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创新学习模式,拓展学习深度,提升学习质效,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是牢记领袖嘱托,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笃信笃行者。全体队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年轻干部修好基层这门课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立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并抓好落实,通过队员自学、轮流领学、集体研讨等方式,及时跟进、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相关重要论述精神,做到第一时间召开党支部会议、第一议题安排学习,特别是结合岗位职责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重要回信精神等进行专题学习和集体研讨,注重学用结合,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联系工作实际从理论中找办法找举措、寻指导明方向,努力打通理论学习与基层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深学细悟笃行,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全体队员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动当好改革政策的“宣传员”,用“青音”传播“党音”,推动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西柏坡支教帮扶队积极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党课“微宣讲”,着重讲解村民关心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土地制度改革,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送到群众身边。阳原支教帮扶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围绕“政策宣讲+产业调研+民生问需”主线,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走近群众,把生动鲜活的案例讲给群众,推动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精准助力乡村发展。

三是用好红色资源,深刻感悟红色沃土上的精神伟力。各支教帮扶队充分利用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遗址遗迹和革命英烈事迹,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党日,在“沉浸式”学习中追忆先辈初心、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坚强党性。西柏坡、北冶支教帮扶队先后赴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沕沕水水电站等地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深入领会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进一步砥砺队员扎根基层、实干担当的初心使命。阳原支教帮扶队通过梳理历史文献、考证史实细节,深入了解革命先辈在朝阳堡战斗中不畏牺牲、英勇抗争的历程,深刻体会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为人民利益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照金支教帮扶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在每周例行的理论学习中校准思想航线、锤炼政治品格,同时把课堂搬到革命旧址,在身临其境中接受思想洗礼。呼家川支教帮扶队依托延安445处革命旧址这一“活的史书”开展12次专题学习,联合山东沂蒙老区开展“红色心连心”云端德育课,共同学习延安精神、沂蒙精神与孔繁森精神,让跨越山河的精神共振在云端激荡。

支教帮扶队与当地部门开展联学联建活动

四是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为一支信念坚定、能力过硬、担当育人的青年先锋队。各支教帮扶队第一时间组建临时党支部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支部学习细则,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和业务带动作用,持续为支教帮扶工作铸魂赋能。西柏坡支教帮扶队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组织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引导全体队员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北冶支教帮扶队建立每日自学、每周例会、每月集体研讨等常态化学习机制,与当地政府部门及学校开展经常性联学联建,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中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阳原支教帮扶队通过开展“早餐学习会”,每日集体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教学方法等内容,将思考研讨有机融入日常工作。照金支教帮扶队结合实际制定《党建学习工作计划》,固定每月月底开展一次主题党日,不断激发临时党支部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呼家川支教帮扶队围绕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举办“传承知青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专题党课,引导队员深刻领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重要意义。

二、以辛勤耕耘践行育人初心,用心用情用力完成好为党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年的支教时光,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是一场党性与初心的双重考验,更是一段与山区孩子共同成长的珍贵经历。”一年来,全体队员迅速转变角色,坚持身入心入,认真配合所在学校工作安排,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扎实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深入备课、交叉听课、教研磨课等方式不断总结教学规律、摸索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用实际行动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培根铸魂育人中践行使命担当。

一是站稳三尺讲台,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标准认真教好每一节课。全体队员扎实提高教学本领、提升教学能力,依据当地教育工作实际,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多成长空间。一年来,队员们结合自身专长优势承担10余门课程,全年累计授课1.2万余课时。西柏坡支教帮扶队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八年级学生顺利完成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满分率较去年翻番,平均分较去年提高21%。北冶支教帮扶队在阅读写作课上带孩子们走进自然,观察山川草木,将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化作笔下的文字,并联合人民日报社将教学实践凝结成《大山里的写作课》等融媒体产品。阳原支教帮扶队针对部分学生英语学科基础严重薄弱的情况,创新实施“诊断—巩固—提升”三级个性化辅导方案,“一生一策”开展靶向帮扶。照金支教帮扶队反复打磨教学设计,形成了“趣味导入—互动探究—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助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期末测评成绩显著提升。呼家川支教帮扶队通过引入教学名师开展“数字大挑战”思维训练、组织举办“趣味单词PK赛”等方式,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支教帮扶队员带领孩子们参观校园画展

二是创新引智活动,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各支教帮扶队根据队员所长和学校教学所需,积极策划各类专项活动,在阅读写作、美育探索、科技启蒙、红色教育、法治启蒙等多方面深化资源对接、拓展育人平台,全面助力学生成长发展。西柏坡支教帮扶队联合北京崇文小学搭建“西柏坡—崇文”AI云课堂,帮助山里的孩子了解AI、运用AI,一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北冶支教帮扶队带领学生们开展美术馆画作巡展、大山里的时装秀等一系列户外美育课程,构建起“课堂+田野+展演”的美育链条,并融合心理疗愈课程,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心扉。阳原支教帮扶队组织FollowMe语言文化外教交流会、“红色故事人人讲”活动、AI绘画创作比赛、赴北京公益游学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了解世界的平台,展现教育的力量和文化交流的魅力。照金支教帮扶队开展“走近历史、品读三秦”秋季研学,组织“跨越12000公里”远程连线南极长城站交流,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触摸文明脉动、对话天地经纬,在时空交汇处栽种求知的种子。呼家川支教帮扶队精心编排展演安塞腰鼓《黄土飞昂》,邀请跆拳道世界冠军讲述“拼搏无界”的体育精神,联动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开展安全教育,在文化自信、精神对话、生命意识的不同维度形成素质教育的闭环。

支教帮扶队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

三是共育学生成长,让向上向善品德持续浸润学生心田。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各支教帮扶队着眼培养学生们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老区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树立远大志向、矢志报效祖国。西柏坡支教帮扶队策划“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师生来到西柏坡开展专题讲座,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老区教育需求精准对接,通过励志宣讲、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学生激发成长自驱力、树立高远理想。北冶支教帮扶队组织开展“解密青春向阳成长”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帮助山区中小学生更好适应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阳原支教帮扶队队员们每周两次“坐诊”心理咨询室,一对一疏导厌学及特殊家庭学生,结合家庭走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照金支教帮扶队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主动与学生谈心,为学生定期撰写鼓励字条,成为他们的“暖心哥哥”,用爱与责任架起师生之间的连心桥。呼家川支教帮扶队联合当地医院开展体检进校园活动,设立“女生角”、“七彩信箱”、“拉话角”等,为学生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持续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支教帮扶队员组织开展鲁陕手拉手线上主题少先队课

四是用脚步丈量民情,在走访中触摸乡土中国。各支教帮扶队情系乡村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家访等深入基层一线工作,足迹遍布当地乡镇村庄,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家长意见建议等,真正坐上老乡炕头、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国情民情、增进群众感情,广泛倾听基层群众呼声与需求。西柏坡支教帮扶队走进5个乡镇50个村子的191名学生家中家访,从中深入了解当地经济结构、人口构成、乡风民俗、生产方式、耕地作物等情况,更加深刻体悟到“国之大者”的深远内涵。北冶支教帮扶队通过日常家访关注到基层群众对优质文化资源的需求,积极谋划开展“民间公益图书馆”、“乡村第二电影院线”等项目,助力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阳原支教帮扶队得知当地杏林在春季受灾后,第一时间与村委会干部研究农业保险索赔事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呼家川支教帮扶队总结形成“一看二问三记四帮”工作法,实现了家访全覆盖,针对性建立动态帮扶机制,面向困难学生家庭,一对一制定苹果促销、援助火灾受灾家庭等个性化帮扶方案。

三、以深研实查把准发展脉搏,在一线调研、推动发展、服务基层中践行第一方阵青年使命担当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讲述信仰的力量,我们要让这份力量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养分,也成为自己扎根基层的动力源泉。”今年以来,适逢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体队员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以纪律为纲、以实干为桨,从调查研究和倾心帮扶双向发力,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引智引资、建言献策,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对修好三门课从“书面理解”到“躬身实践”的转变。

一是将调查研究作为下基层、接地气的必修课,多维勾勒县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图。各支教帮扶队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聚焦教育、产业、惠农、文化等基层群众关心关切的情况问题,结合地方实情、队员专业所长和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大家通过调研熟悉乡风民俗、了解国情民情、践行群众路线,从“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逐渐蜕变成为“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的“三沉”干部,以真挚情感厚植为民情怀,并为促进相关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西柏坡支教帮扶队从“家庭、家风、家教”角度出发,综合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形成《西柏坡学区学生家庭、家风及家教情况调研报告》。北冶支教帮扶队对当地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调研,探索红色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有效路径,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基层实践参考。阳原支教帮扶队深入剖析县域寄宿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学校支持的紧密关联,为推动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支持体系提供实证依据。照金支教帮扶队先后深入西安、商洛等地,实地调研了解陕西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情况,探索新形势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新路径。呼家川支教帮扶队探究了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从体制创新、数字赋能、产业融合、人才筑基等方面积极研提发展建议。

二是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将炽热的乡土情怀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具体行动。各支教帮扶队在深入调研走访的基础上,聚焦老区义务教育和基层乡村实际困难,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有质量有实效的事,全年共协调引进各类物资和帮扶资金共计330余万元,努力让党中央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温暖播撒到老区的每一寸土地。西柏坡支教帮扶队联系多所高校捐助电脑,升级当地多所中小学机房电脑设备,助力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北冶支教帮扶队引入多媒体设备、桌椅建设智慧教室,配置音响、麦克风等教学设备,协调捐赠图书等爱心物资,持续提升学校办学条件。阳原支教帮扶队通过举办万福迎春公益文化活动,为当地3000名师生和村民送上春联和福字,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抵达基层。照金支教帮扶队先后募集衣物图书、学习用品、体育器材等物资1000余件,缓解了学校物资短缺问题。呼家川支教帮扶队通过创设“爱心积分超市”、设立“5461奖助学金”等方式,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形成长效、可持续的帮扶机制,不仅在校内形成正向激励,更将爱心接力辐射至了校外。

支教帮扶队员组织开展“万福迎春”公益文化活动

三是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奋力跑好青春担当的接力棒。各支教帮扶队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扣好思想“扣子”,时刻牢记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作风形象,沿着一批批支教队员的奋斗足迹接力奔跑,始终把严字当头、实处着力的作风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学备课精益求精,深夜灯光映照出队员们对每一堂课的敬畏;走访调研风雨无阻,沾满泥泞的鞋底丈量着队员们对民情的深情;资源对接全力以赴,跨越山海的物资传递的是队员们对承诺的坚守。这份“严”是工作的严谨、纪律的严明,“实”是干事的踏实、成果的实效,在当地干部群众心中树起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年轻干部可信可靠、可爱可敬的青春旗帜。

深入基层,才能体会“人民”二字的千钧重量;扎根乡土,才能见证“希望”破土生长。一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7批青年支教帮扶队坚持支教和帮扶两手抓,把基层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服务“国之大者”的广袤沃土,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夯实“实干之基”,涵养“力量之源”。队员们一致表示,要以此为新的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传承光荣与梦想,秉持信仰与本色,把在基层学到的知识、锤炼的品格、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青春力量!

网站编辑:穆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