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带”

发表时间:2025-11-03 来源:2025年第11期《党建》杂志

山西省太原市委宣传部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太原市拥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多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少老工业企业或停产停业或从原址搬迁,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近几年,太原市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使这些“沉睡”的遗产焕活新生,完成了从工业“锈”色到城市“锐”彩、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带”的华丽转变。

 

规划引领 让工业遗产“立起来”

规划是工业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的基石,要摸清区域内工业遗产底数,将其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更要注重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为让工业遗产在规划引领上“立起来”,太原市组织开展了工业遗产调查和认定工作,建立工业遗产数据库,并将相关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工业遗产进行动态监测和保护利用效益评估。探索“政府+企业”“政府+社会资本”等路径,鼓励利用工业遗产相关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街区)、创新创业基地,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游,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新模式,让“尘封的记忆”以崭新姿态走进群众生活。

2021年,《太原市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发布,明确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将工业遗产保护与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相结合,打造一批集文化、旅游、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城市文化品位,并划定太原兵工厂、太化集团智慧文化医养示范区、汾西重工苏联援建厂区等13处重点工业遗产项目,通过拆迁安置、环境改造等方式推动项目落地。

2023年,《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再次强调将工业遗产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明确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认定程序、保护责任人制度及开发控制要求。同时,太原市还以省级认定框架为基础,依据遗产年代、产业代表性、保存完整度、文化稀缺性等评价要素,实施工业遗产分级保护机制——濒危级:针对面临损毁的早期工业遗存,实施抢救性加固与档案数字化,如太原面粉三厂粮食筒仓、白家庄煤矿工业遗迹;重要级:代表具里程碑意义的工业遗产,禁止拆除且限制改造强度,如宁化府益源庆醋坊;一般级:允许功能转型为文创园区或商业空间,如清徐益华炼白葡萄酒厂。

 

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不仅是展示我国工业发展历史的窗口,还是一个集文化、教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图为文化产业园内景。太原日报社供图

 

创新路径 让工业遗产“活起来”

从“抢救性保护”迈向“创造性活化”,必须直面多元主体联动的壁垒困局,促进形成“空间生产—内容运营—技术赋能”的多要素联动闭环系统。为让工业遗产在融合创新中“活起来”,太原市结合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工作实际,探索出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路径。

联合共治,精准监督。太原市加强跨领域跨部门协调合作,努力形成监督合力,不断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质效。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依托国家工业遗产太原兵工厂而建,保留有6处省级不可移动文物、17栋国家工业遗产建筑以及2万余种工业实物遗产。为活化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打造好军工主题文化产业园,太原市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积极干预原则,组织发改委、工信局、文物局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多部门联合推进机制,解决项目审批、土地权属等问题。同时,紧盯各方责任落实,围绕合理利用、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全程精准监督。如今,该园已成为太原市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建成以来,承担国防教育、军民融合、文化产业、休闲旅游四大功能,成为传承工业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绿色发展,协同共进。太原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着力整合工业遗产周边山水湖草等自然资源,实现保护与治理协同发展,并利用工业遗产空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空间。太原化肥厂园区紧邻华北地区最大人工湖——晋阳湖。近年来,太原市出台治理方案,实施晋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使得这一原太原市第一热电厂遗存蓄水池“逆袭”成国家级风景区。在此基础上,太原市组织多部门联动,利用“土壤修复+生态景观再造”技术,对园区周边污染地块进行生态治理,同步引入光伏板、雨水回收系统等绿色设施,建立高质量城市生态系统,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跨界合作,融合推进。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需释放“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学界支撑+公众参与”的跨界合作效能。除了通过“多规合一”,明确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外,还尝试引进企业和社会资本,通过实施减免租金、放宽承租年限等政策打造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增值”价值链。发挥学术研究与技术支撑作用,鼓励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工业遗产普查和研究工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城市更新等主题学术研讨。建立“市民监督员”制度,邀请社区代表、热心市民等组成工业遗产保护监督队伍,参与项目监督和评估,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

(执笔人:梁丹)

(责任编辑:王碧薇)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