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在为民造福中升华道德境界

发表时间:2025-10-09 来源:2025年第10期《党建》杂志

张亚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干事创业中磨砺奋斗人生,在为民造福中升华道德境界”。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为民造福与升华道德境界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在为人民干实事谋幸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过程中不断升华道德境界。

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年龄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升,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造福人民这一最根本的职责。

不断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增进群众感情、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是党员干部矢志为民造福的思想基础。“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女红军,“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的廖俊波……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何为“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当亲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向先进典型学习,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和群众打成一片,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努力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领导干部的价值追求与道德境界。谷文昌带领福建东山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绿化海岛、治理风沙、兴修水利。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黄沙变绿洲,荒岛变宝岛,东山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谷文昌把丰碑立在了人民群众心中,在他去世后,当地群众“先祭谷公,后拜祖宗”。党员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摒弃一切私心杂念,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计较个人功名,把为民造福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过程中立德修身。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为民造福最直接的体现。托举“安居梦”,深入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破解“来回跑”,加快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解决“看病贵”,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桩桩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党员干部要聚焦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一“国之大者”,切实关心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用心用情用力,务实功、出实招,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践中提升道德水平。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在为民造福的实践中锤炼坚强党性,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