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深挖文化富矿 赋能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10-09 来源:2025年第10期《党建》杂志

陈永生

 

文字起源、彩陶初现,北辛文化点亮史前文明曙光;创新进取、千锤百炼,墨班遗风穿越千年在当代璀璨生辉;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大运河枣庄段生生不息滋养人文厚土……在被誉为“鲁南明珠”的山东省枣庄市,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交汇,千年孕育的文化血脉赋予这片土地绵延不绝、辉光日新的生命力。近年来,枣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枣庄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文化的守正创新赋能发展的转型突围,书写了“弘文兴业”崭新篇章。

 

以墨班文化为牵引,打造人文自然融合新典范

枣庄市大力弘扬墨子“科创思想”和鲁班“工匠精神”,主动探求人文与自然科学融通贯通新路径,用文化担当助力科技创新,让古老的墨班文化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

做深研究阐释。建强用好中国墨子学会、墨子研究中心、鲁班文化研究院等学术机构,持续深入挖掘墨班文化的内涵。接续编纂《墨子研究论丛》《鲁班文化研究论丛》,为深入研究墨班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出版《墨子通识读本》《鲁班的故事》等通俗读物,让更多人了解墨班文化的精髓。连续举办14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2届“墨子小孔成像国际摄影学术研讨会”,共同解码墨班文化中的“创新基因”。

做好传播普及。积极拓展渠道,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跟着书本去旅行》墨班专题,将墨班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启动纪录片《墨子》、动画片《科圣墨子》拍摄,以生动形象的视听形式,吸引观众了解墨子的思想和成就。举办墨子读书班、“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鲁班工匠日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墨班文化氛围,更广播撒“创新种子”,激励人们传承和发扬墨班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做实活化利用。加快建设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展示体验项目,打造“墨子云谷”数字化基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墨子的思想和科技成就进行数字化呈现,为人们提供全新的文化体验。焕新提升鲁班纪念馆,通过实物、图文、多媒体等多元化展示手段,借助VRAR等现代科技,系统呈现鲁班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实施“鲁班在我家”中华传统木作研发推广项目,推动“匠心枣庄”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榫卯工艺国礼系列、榫卯积木益智教具等产品实现设计迭代与市场破圈。

 

以石榴文化为依托,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密码

被誉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的石榴是枣庄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和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20239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枣庄考察指导,就培育壮大石榴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重要指示。枣庄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挖掘石榴资源禀赋及其精神内核,延伸“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让石榴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变遗产为财产。创新打造全国首个石榴主题版权服务站,把保护“峄城石榴种植系统”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综合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石榴种质总数达到523份,居全国首位,为石榴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石榴盆景栽培技艺”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枣庄市规模化传承发展石榴盆景、盆艺、盆栽,已成为国内石榴盆景、盆栽规模最大的产地与集散地,从业人员超过4000名,年产盆景、盆栽20多万盆,年产值达5亿多元,传统技艺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变手艺为手造。实施石榴手造产品研发推广项目,积极探索石榴化妆品、保健品、艺术品等高端产品研发,培育“山东手造·匠心榴乡”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全要素集聚、全产业融合、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发展格局。组织开展石榴主题文创大赛,研发推出系列石榴主题文创产品。高标准建设石榴综合展示交易中心、山东手造峄城综合性手造展示中心,有效拓展了石榴文创产品展示、体验、销售新空间。

变流量为增量。坚持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双轮驱动,组织开展“榴花文艺奖”评选,柳琴小戏《石榴红了》先后荣获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最佳剧目”奖、山东省小戏小剧大擂台金奖。原创石榴题材励志动画片《丝路》先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少儿频道、综合频道播出,“枣妮”“榴娃”动漫形象深入人心,石榴文化新内涵更加丰富。推出“榴光溢彩”田园漫游观光路线和网红打卡地,策划举办榴园大集、青檀庙会、非遗年货节等特色活动,同步开发特色民宿,通过石榴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家门口的“好风景”真正成为富百姓的“大钱景”。

 

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塑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活着的运河”“黄金水道”“运河水乡”……京杭大运河枣庄段的诸多美誉见证着枣庄因运河而兴的壮阔历史。近年来,枣庄市大力拓展民俗风情、生态景观、遗址遗迹等空间,用文化廊道助力文旅融合,让古老的运河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项目化推进。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为总抓手,全力实施鲁南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等16个重点项目,启动台儿庄古城景区焕新行动,运河奏疏博物馆、运河招幌博物馆等投入使用,为运河文化的保护和展示提供了坚实载体。

立体化展示。高标准建成全省首个开放式交旅融合服务区——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开通“运河之旅”水上游船航线、“空中俯瞰万顷红荷”水上飞机游线,实现了大运河水陆空立体连通。“鲁风运河”古城文化廊道将古城、湿地、纪念馆“串珠成链”,全方位展现运河文化的多元魅力。

沉浸式体验。推进“全景枣庄”建设,举办“红荷湿地文化旅游季”、“古运流芳”文旅市集、大运河马拉松赛等群众性活动,推出“行走运河·畅游千年”等精品线路,拓展旅拍换装、光影夜游、中医康养等新业态。打造“何以台儿庄”数字沉浸演艺空间,利用XRAIGC、全息成像等前沿技术,将游戏化体验与硬核科技完美融合,让古城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以红色文化为底色,焕发昂扬奋进向上新风尚

在枣庄这片红色革命热土上,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的传奇闻名遐迩,血染洋行、智打票车等故事荡气回肠。枣庄市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入挖掘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等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激励人们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用好红色阵地。持续抓好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36处革命传统教育阵地的建设管理,“台儿庄大战史料展”“铁道线上的抗日传奇——鲁南铁道大队历史陈列”2项展览入选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诵读抗战家书”等教育实践活动,推出“鲁南铁道游击”飞虎英雄集结地、“走进英雄台儿庄,探秘古运河文化,唱小调重回革命岁月”等红色研学旅游线路,让市民和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建好互动场景。升级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建设,推出大型影视特技特效实景演艺《铁道游击队》、欢乐互动轻喜剧《炭厂智斗》,艺术化再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推动红色教育实现“从历史展陈到实景穿越”的转变。创新打造NPC互动街区,以“可触摸、可参与、可感知”的体验模式,把游客拉进“历史情境”,现场感受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概。

讲好鲜活故事。接续创作“派兵去山东三部曲”,推出小说《沙沟受降》《运河儿女》、纪录片《鲁南战役》等文艺作品,生动展现枣庄的红色历史。连续5年举办“红动枣庄”红色故事讲解大赛,通过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有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枣庄大地代代相传。

(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编辑:孙进军)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