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岳麓书院:千年学府 使命惟新

发表时间:2025-09-02 来源:2025年第9期《党建》杂志

成黎明 郑斯洋

 

巍巍岳麓,浩浩湘江,悠悠书院,育人千年。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自北宋创立至今,培养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之才。从宋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中兴将相,十九湖湘”,再到今天的湖南大学,绵延千年的教育理念、学术文化与研究传统在此赓续。如今,这里不仅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也成为湖南大学思政课的“移动课堂”。

20209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他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近年来,湖南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传承弘扬岳麓书院文化教育传统,以文兴校、以文育人,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奋力前行。

 

守正创新,赓续千年书院文脉

书院,大致起源于唐,兴盛于宋。从最初的藏书之地,到后来逐步演变成教书、育人的文化机构,书院承载着悠久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山长周式因办学卓著,得宋真宗召见并钦赐匾额,书院自此声名大噪。此后虽朝代更迭、战乱频仍,书院文教薪火始终生生不息。

清末“新政”推行,书院改制为学堂。岳麓书院应势而变,先转型为湖南高等学堂,继而更办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终在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

从传统书院成功转型为现代大学,千余年的历史沉淀、人文荟萃,逐渐凝练成以传道济民办学宗旨、经世致用价值取向、实事求是治校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传统,滋养着一代代在岳麓书院求学问道、格物致知的湖湘英杰。

“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八百多年前书院主教张栻在《岳麓书院记》中确立的办学宗旨,至今仍铭刻于讲堂屏壁,熠熠生辉。今日湖南大学赓续此理念,将“传道济民”之志、“经世致用”之旨、“实事求是”之训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魂、育人之根,以培育察大势、明大德、担大任的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为目标,将书院文化基因注入现代教育体系,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倡导启发式教学与协作型师生关系,构建教学相长、情理交融的育人共同体,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经世致用,乃湖湘文化之精髓,亦是岳麓书院之魂。湖南大学作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地,不仅将经世致用精神立为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育人实践,还将其奉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圭臬。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推动教师从国家战略任务、“卡脖子”难题中定方向、找选题,让科研之花在生产线上绽放,让论文之果在祖国大地上成熟。

岳麓书院,宛若鲜活的文明基因库,承载着千百年来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的蓬勃演进。如今,湖南大学正依托学科、人才与文化三重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承担国家重大学术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作,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推出《中国礼制史》《中国经学史》《中国书院史》等重要学术成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文明贡献力量。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马睿摄

 

薪火映照,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丽日当空,阳光透过古木,映照在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的匾额上。1917年起,这块匾额作为校训高悬于此,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追求真理。

20世纪初,青年毛泽东曾寓居岳麓书院的半学斋,从他的寓所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这块匾额。

20209月,在书院中心讲堂前,习近平总书记凝望着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深切感怀:“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

书院一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专题展陈吸引着众多参观者。这个新设不久的专题展,通过以文载史、以图述史、以物证史的形式,生动展示了青年毛泽东在书院“恰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深刻阐释了党的思想路线与岳麓书院的渊源脉络,引导参观者在感悟历史中传承好红色基因。

如今,岳麓书院不仅是一个治学高地,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打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红色文化品牌,充分运用书院红色资源,构建学术化、体系化、故事化的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格局。”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珍名介绍道。

在理论研究上,重点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湖湘文化渊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关系、实事求是与“两个结合”的内在学理等主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阐释,出版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湖湘文化探源》《实事求是从这里走来》等理论著作。

在宣传教育上,学校重新规划书院研学路线、优化导览解说,成立“实事求是宣讲团”“博士理论宣讲团”,把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讲清楚讲深刻,把实事求是的新时代意蕴和要求讲清楚讲全面,努力把岳麓书院打造成新时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传承地、弘扬地、实践地,成为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想成果的重要窗口。

 

以文化人,涵育时代新人根魂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享誉天下的楹联,展现了岳麓书院璀璨夺目的人才华章。一千多年来,书院培育了许多英才,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睁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革命志士蔡和森、邓中夏……他们从岳麓山下走向江海,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灼灼光华。

2020年,在岳麓书院,面对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同学们将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希望大家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文化乃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之钥,是涵养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湖南大学承袭古代书院“崇道尚德、修身为本”之传统,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充分运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教育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每逢9月,在岳麓书院的新生入学礼上,全文108字的《岳麓书院学规》是全体新生集体诵读的内容,也作为湖南大学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写在湖南大学学生守则的第一页。

“从古代优秀思想和教育理念中汲取养分,为祖国需要培养人才。”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珍名说,从古代书院走向现代大学,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比如,注重立德树人,强调“为学”与“做人”的统一;重视“习礼育人”,通过习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融通“知”与“行”,要求知行合一。

学校着力贯通书院文脉与现代教育之桥,将书院制教育、导师制培养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构建“文化基因解码—教育场景重构—精神资源活化”三位一体育人体系:萃取书院教育中的“问辨”哲学、“会讲”传统与“导学”机制之精髓,创造性转化为涵盖学业指导、生活关怀、学术引领、兴趣培育的“四维导师制”,打造师生共研、朋辈互助、全员协同的育人新生态。

青砖默立,弦歌未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湖南大学将继续秉承岳麓书院优良文化教育传统,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帆,培育经世英才,传扬文明薪火,为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