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选人用人要加强党性鉴别

发表时间:2025-09-02 来源:2025年第9期《党建》杂志

谭卫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选人用人要加强党性鉴别,注重考察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忠诚度廉洁度。”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选人用人的关键标准和重要原则,为做好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坚强的党性是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内在支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党性强,则立场稳、方向明、作风正;党性弱,则易动摇、易迷失、易腐化。只有加强党性鉴别,才能精准区分党性强弱、明晰修养方向,及时纠偏正向,确保党员干部在党性锤炼的道路上不偏离正轨,从而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各自岗位上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

鉴别党性强不强,首先要把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立起来。把牢政治标准,关键在于看是否始终坚定政治信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看是否具备过硬政治能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想问题、作决策,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立场坚定;看是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只有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并贯穿党性鉴别全过程,才能确保党员干部在党性修养上不偏向、不走样,真正锻造出政治坚定、党性坚强的骨干队伍,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做好党性鉴别,就要把识别体系这块“基石”打牢。健全的识别体系是科学精准判断党性状况的制度基础,只有让党性鉴别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确保鉴别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要明确具体指标,将抽象的党性要求细化为可观察、可衡量的具体表现。比如,聚焦重大任务中的担当姿态、利益诱惑前的立场抉择、日常工作里的群众口碑、严峻考验下的政治定力等维度,构建立体化、具象化的指标框架,使党性鉴别有具体参照。要完善识别机制,既看“一时表现”更重“一贯作风”,通过日常观察捕捉“潜绩”、专项考核察验“显绩”、谈心谈话洞悉“思想”、群众评议倾听“口碑”等多元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掌握党员干部的党性实际,真正让党性表现从“抽象概念”变为“看得见、摸得着、评得准”的具体呈现。

加强党性鉴别,目的是把好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要将党性鉴别结果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监督紧密结合,形成闭环管理。在培养上,对党性强但能力不足的,通过研修、实践、轮岗补短板;对党性薄弱的,以谈心、警示教育促提升。在选拔中,把党性作为硬指标,优先任用党性强、有实绩,关键时刻能站出来、豁出去的干部。在管理上,建立动态台账,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整改。在监督过程中,将党性纳入日常与专项检查,对违反党性原则“零容忍”,严查“两面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形成“党性过硬者受重用、薄弱者受鞭策”的鲜明导向,为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江西省委组织部党建综合处处长)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