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 焕发旅游业持久魅力
吴文海
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作为湖南旅游龙头,张家界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不断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聚焦机制创新,夯实文旅融合坚实基础
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张家界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强化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从“旅游立市”到“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再到“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张家界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建设,201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全域旅游地方性法规《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2021年制定《张家界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4年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加快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康养度假复合型转变的意见》,构筑起“景城一体”全域发展格局,引领文化和旅游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
强化互联互通。构建跨区域、跨业态的文旅融合新格局,推动“一区三城”(大张家界国际旅游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城市、入境旅游标杆城市、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城市)建设走深走实。主动打通旅游城市间的互联互通通道,构建与南京市的对口合作机制,加强与张吉怀旅游共同体、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文旅联盟的合作,建设区域旅游“黄金走廊”。
突出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组建文化旅游智库研究院,出台文旅人才引育办法等政策包,健全“政策供给+智力支撑”双轮驱动机制。深化文旅领域“全链条”改革,探索文旅项目“点状用地”模式,构建“航空+高铁+城景专线”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建立“1+3+N”旅游治理体系,推行武陵源景区“一票制”联营改革。在全省率先整合成立市融媒体中心(集团),获批全国中西部地区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城市。
聚焦产业发展,培育文旅融合强劲动能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张家界市坚持旅游为体、文化为根,抓牢抓实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努力开创文旅产业发展新局面。
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以“天空之城”康养度假综合体项目为引领,整合天门山、七星山等高山台地资源,构建“一城三区多点”产业布局。重点推进堡子界森林康养基地、中国翠谷·张家界植物提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引入高端民宿集群,培育“休养+体养+疗养+医养”四维业态。拓展“文旅+”跨界融合,培育“旅游+体育”新业态,拓展山地骑行、山地马拉松、山地越野等时尚运动,每年举办数百场精彩赛事,将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围绕“文旅+教育”培育研学品牌,推出地质奇观、影视地质、红色文化、非遗民俗、农耕生态、科普探索等6条特色研学线路,获评全国首批“科普研学试点城市”。
激活文旅消费新引擎。依托七十二奇楼、南门口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深化“文旅+美食”联动效应,连续举办5届张家界美食文化节,激活“夜经济”活力。升级演艺产业能级,《魅力湘西》《天门狐仙》等剧目形成“白天观景、夜间看戏”全时消费链,两大演艺基地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化文创产业链条,建设军声砂石画文创园、土家织锦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开发“乖幺妹”“莓茶染”“武陵源生”“硒有慈利”等地域IP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打造科技赋能新场景。积极推进文旅数字化改革,建成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景区管理“一屏统管”、游客服务“一码通行”。构建景区数字孪生系统,通过VR、AR技术复现地质奇观与历史文化故事,在张家界大峡谷等景区引入AI导览、低空文旅体验等项目,推动“物理景区”向“数实融合景区”转型。
民俗大戏《魅力湘西》是张家界“夜经济”的代表文化作品。图为《魅力湘西》演出现场。 张家界市委宣传部供图
聚焦品牌塑造,打造文旅融合出圈IP
以文化特色深化旅游品牌IP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美誉度。张家界市通过精准形象构建、创新宣传营销、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成功塑造“国际张”文旅融合IP。
自然奇观全球共鸣。依托独特的张家界地貌,提炼“仙境张家界”核心品牌,推出《仙境张家界 峰迷全世界》《我的家,你的世界》等宣传片,将奇峰秀水转化为全世界人民共情共鸣的文化符号。深耕海外市场,举办入境旅行商推介会,针对境外游客提供定制游、民族风情游、体育赛事游等特色服务,赴海外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推动“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明年我们去张家界看落叶”等标语在韩国等国家深入人心。
国际赛事引爆流量。借势“阿凡达”IP推出“潘多拉太远,张家界很近”主题策划,举办多届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高空扁带赛等极限运动赛事,打造“挑战与超越”的国际形象。针对Z世代群体,推出大峡谷玻璃桥高空蹦极、百龙天梯极限荡绳、七星山飞拉达、AI竞速赛等极限运动项目,增强景区对年轻客群的吸引力。与知名媒体合作构建“仙境张家界”国际传播矩阵,借力国外主流媒体平台传播张家界形象,吸引一众海外人气博主纷纷前来“打卡”。
全球网络深度构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举办全球旅游业创新周等国际性活动,与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等世界遗产地共建跨国旅游走廊。举办国际新杂技戏剧周、世界遗产摄影大展、国际旅游诗歌节等文旅活动,吸引10万余名全球参与者齐聚张家界。
聚焦服务提质,营造文旅融合一流口碑
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是发展旅游业的内在要求。张家界市聚焦服务提质、市场治理、行业管理持续发力,着力建设“最宠游客城市”。
构建国际化旅游服务体系。对标国际标准优化服务,恢复、开通17条国际客运航线,通过升级智能CT先期机检设备、推行游客指尖申报等举措,做到人机协同、智慧查验,可实现境外旅客30分钟便捷通关。建成智慧外管平台,成为全国首批优化支付服务重点城市,创新推出“汇钱包”服务,实现外币兑换全覆盖、外卡支付无障碍。在景区布设“一码报警点”、爱心驿站,推行“五员一体”服务模式,组建“旅游医生”志愿服务队,打造“安全游”“放心游”。
健全长效化市场治理机制。持续深化“铁腕治旅”行动,重拳整治虚假营销、强制购物、追客赶客等旅游市场乱象,建立旅游速裁法庭,成立旅游警察支队,构建“1+4+N”纠纷调解机制,实现98.35%投诉景区内办结,满意度达90.7%。建立旅行社“红黑榜”公示制度和涉旅投诉举报奖励机制,2024年有效投诉在全省占比下降12%。“铁腕治旅”经验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创新十佳案例”。
推进标准化行业管理升级。推动文旅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全域推行中英韩语标识标牌,配备2000余名多语种导游、提供10余语种智能翻译服务,景区、酒店、餐饮等场所英语普及率达85%。出台“自由行”高质量发展措施,增强智慧旅游平台实用性,全面实时公开旅游信息,实施“微笑服务”行动,在54家酒店民宿推广“一站式”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高校签订国际导游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强化旅游从业人员、民宿管家等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行业服务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
(作者系湖南省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碧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