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做实做细流动党员管理

发表时间:2025-09-02 来源:2025年第9期《党建》杂志

山西省洪洞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山西省洪洞县直面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精心谋划、创新举措,以全面登记为基、贴心服务为桥、作用发挥为翼,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推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地毯+云端”并驱,精准“梳网”清底数

地毯深耕,拉网式排查摸底数。成立流动党员管理专项工作组,构建“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村社党支部”三级责任体系,主动精准排查。组建流动党员管理专员队伍,深入社区、村落、企业、工地等流动党员聚集处,开展“地毯式”走访。及时掌握流动党员信息动态,逐人填报《流动党员信息表》,进行跟踪管理。联动协同,部门合力破壁垒。建立组织、人社、公安等多部门联动排查机制,发挥各部门自身职能优势,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整合比对党员管理信息、就业登记信息等,制定流动党员登记接收流程图,打造流动党员信息数据库。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力量,拓展排查渠道,设立24小时党员报到热线、意见箱,鼓励提供流动党员线索。区域筛查,精细分类建台账。按照省域、市域、县域三级流动类型建立信息台账,认真分析流动党员分布情况,确保流动党员流出(入)时间、地点、职业或工作单位、短期计划、基本情况、结对联系情况“六清楚”。建立“三色”分级管理台账,根据流动频率和联络稳定性等关键指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流动党员,对长期稳定在外的“定居型”党员标注蓝色,实施季度跟踪;对频繁流动的“候鸟型”党员标注橙色,实施月度更新;对失联的“隐形型”党员标注红色,成立专项小组查找。

 

“线上+线下”联动,暖心“搭桥”聚人心

“一对一”结对,专人帮扶解难题。建立结对联络制度,配备专职联络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帮扶对子,进行“每周一问候、每月一谈心、每季一走访”,做好沟通对接、登记接收、信息核对、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利用“槐乡先锋”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组织关系转接、在线学习、需求申报功能,及时为流动党员答疑解惑,帮助他们熟悉本地环境、融入当地生活。多样化补给,全面学习促提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线上打造“云端课堂”,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每日微党课”“红色知识竞赛”等栏目,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开展线上讨论。线下建立“流动党员驿站”,创新“错峰学习”模式,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集中培训,邀请党校专家、先进模范授课。特别针对年轻党员群体,开展“好基地讲好故事”等沉浸式教育项目。全方位关怀,兜底保障暖人心。构建“党建+民生”服务矩阵,关注流动党员工作生活需求,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推行“暖流行动”,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子女教育咨询等服务。

 

“岗位+家乡”共振,活力“领航”展作为

岗位建功,示范引领促发展。深入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流动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按照“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标准,在重点行业领域设立党员责任区。建立健全“三评三促”工作机制:每月开展岗位履职评效,促进作用发挥;每季度组织技能比武评优,促进能力提升;每年实施综合考核评先,促进典型引领。激发流动党员队伍活力,对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培养,形成“培育一个典型、带动一个群体、促进一方发展”的生动局面。反哺家乡,凝聚合力促振兴。设立政策咨询服务站点,积极宣传推介洪洞县“4315”产业振兴发展体系等最新政策,安排专人解答流动党员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困惑。创立“五个一”乡情联络机制:建立一个老乡微信群、每季度推送一期家乡简报、每年举办一次乡情恳谈会、结对联系一个致富项目、培养一名后备干部,鼓励流动党员利用在外积累的资源和经验,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让流动党员成为系牢家乡与外界的“金纽带”,吸引流动党员为家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出谋划策。志愿服务,树立形象展风采。打造“红色管家”品牌,引导返乡流动党员和流入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环保宣传、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根据队员专长分别设立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小分队,各分队采取“定期+预约”的服务模式,既在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活动,又根据群众需求提供“点单式”服务。

(执笔人:燕伟、李杰民、龙潇)

(编辑:梁姝)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