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抚今追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中华民族永恒的集体记忆,早已升华为一种精神力量深深融入中华儿女血脉之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历史当口,必须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的信心、勇气与力量,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深刻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
历史激荡人心,精神历久弥新。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将在陕北感受到的“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称作“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鲜明提出并科学概括了伟大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要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把握其精髓实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热爱之情、认同归属之感和感恩回报之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对爱国情怀的高度概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情怀升华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抗日战争承担着救国家于危难、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的重大历史使命,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伟大斗争。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全体中华儿女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依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淬炼出的精神脊梁,凝聚着民族的尊严、信念与力量。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历来就激荡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雄健气魄,始终“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行径、令人发指的暴虐,无数中华儿女直面生死考验,一线浴血拼杀,哪怕献出宝贵的生命也要坚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血肉之躯、决绝之志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以大义凛然、以身殉国的英雄壮举彰显悲壮豪迈,以“疾风劲草”“烈火真金”的光辉形象把中华民族的气节升华到新的境界。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气为兵神,勇为兵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不畏强敌,敢于牺牲,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抗日将领,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作家魏巍曾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必胜信念是虽经千难万险,仍然具有最终战胜敌人的强大信心和顽强意志。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坚持14年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靠的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信念,来自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精神密码,来自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来自对敌我实力对比的科学分析和战略形势走向的准确判断。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洞悉战争全局的发展趋势,科学研判敌我实力对比及其基本走向,在不少人迷茫甚至绝望的时候,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引领中国军民长期顽强抗战,一步步积累局部优势,叠加聚变为全局胜势,最终实现化劣为优、以弱胜强、反败为胜。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我们只有秉持爱国情怀,坚守民族气节,昂扬英雄气概,强化必胜信念,才能在前进道路上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一方面,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更趋激烈,一些西方国家不甘心原有优势的衰减,对我国进行各种打压、遏制甚至破坏,处心积虑阻滞我们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霸凌行径”甚嚣尘上。另一方面,国内改革发展还面临一些难点、卡点、堵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闯过前进中的每一道关卡。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面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发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要求我们必须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但我们必须明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没有笔直的大道可走,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辟新路,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取也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坚定的历史耐心、战略定力和必胜信念,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各项工作,直至把伟大梦想变成灿烂现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征程上绽放璀璨光芒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党领导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历史进军。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从血与火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团结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
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政治智慧。重温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抗战史,我们愈加敬服党所表现出的高超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要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政治智慧,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政略战略的,是怎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是如何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从而切实掌握“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非凡勇气。“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凝结升华为中华儿女无所畏惧、抗战到底的信念斗志。新时代新征程,越是困难多、风险大,我们越需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敢于斗争的非凡勇气和昂扬锐气。面对外部势力干扰,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就必须坚决斗争,敢于出击,敢战能胜。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要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面对党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问题,要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以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的决心,深化整治、动真碰硬、见底见效,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毅定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坚定信心、保持韧性和定力。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支撑,强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强化“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坚持道不变、志不改,看准了、认定了,就坚定不移走下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强化“一仗接着一仗打”的前进定力,对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保持清醒认知,以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韧劲与之较量,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将新的伟大斗争不断向前推进。
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伟大抗战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彰显了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勇挑重任的强烈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代人手中,这既是历史重任,更是无上荣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要强化历史自觉,把个人的理想和人生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砥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定“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要围绕中心任务,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把如期实现既定目标的任务书,转化为明确的时间表,转化为“一刻也不停歇”的责任感。要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执笔人:刘军民、彭春淋、刘光明)
(责任编辑: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