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表时间:2025-07-31 来源:2025年第8期《党建》杂志

刘晓哲 范妮妮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带领人民沿着正确方向,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新时代新征程,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既是对我们党宝贵精神品质的继承和弘扬,更是进一步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百年奋斗,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通过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基于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我们党主动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我们党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突破,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掌握前途命运,展现出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党带领人民确立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和总体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也彰显了百年大党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强烈历史担当和顽强意志品质。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发扬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

新时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国际国内形势的现实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从国际形势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发扬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要更加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从国内形势看,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仍存在短板等问题,要求我们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更为主动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这就要求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能机械复制他国模式,必须主动研判发展大势、深刻分析国情特点、前瞻谋划发展蓝图。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能造福更多人民,也面临更多考验和挑战,既要有积极作为的历史主动性,也必须保持历史耐心,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来看,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更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主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来看,要避免出现“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的问题,必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来看,要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主动变革发展模式,决不能走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来看,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既是推进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更是现代化成果的受益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我们不仅要努力实现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而且要注重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不断推动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现代化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坚持统筹协调,进一步激发主体的自觉追求和自我实现,使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朝着更能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方向转变。

 

新征程上发扬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善用辩证思维谋划推动发展

新征程上,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把握规律,辩证谋划、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又要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同时,必须坚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必须守好本和源、根和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原则不能变。只有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我们才能站在时代前沿,继续把握历史主动,开辟新的局面。

既要保持独立自主,又要坚持互利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发展始终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不靠谁的恩赐,更不畏惧任何无理打压。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式现代化,是依靠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也势必要通过中国人民的自主奋斗去实现。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独立自主并不等于单打独斗,我们仍然要不断汲取世界上一切先进经验和有益成果,并将其融入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中,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合理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发展,在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既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又要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解决自身问题、革除自身病灶,积极干事创业、推动社会发展。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自我革命这根弦绷得更紧,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要针对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的新要求来谋划党的自我革命,用伟大社会革命发展的新成果来检验党的自我革命的实际成效,不断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主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安全格局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项目编号:24AKS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王孟秋)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