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燕”:数字化赋能理论武装工作的新探索
江苏省常州市委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江苏省常州市以“江南燕”作为品牌标识,系统整合学、训、课、赛、云、释等理论工作载体,健全“江南燕”理论工作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理论阐释的针对性、有效性,探索走出以数字化赋能理论武装工作的新路径。
打造IT平台,培育理论武装工作智能新形态
常州市以辖区天宁区“宁晓理”平台为原型进行全面优化、全新升级、全域推广,在全国率先推出理论宣讲数据感知平台——“江南燕”,运用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打造服务端、手机端、管理端三个端口,运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为理论武装工作蓄势赋能。服务端注重价值引领,培训一名“智能导师”。“江南燕”是基于Linux系统核心、Java Springboot框架、AI语言模型DeepSeek开发的理论宣讲数据感知平台,其核心在于数据训练。邀请专家学者对“江南燕”开展数据预训练,依托全国全省各类权威网站平台的海量学习资源,将党的创新理论传输到“江南燕”AI大模型的内容体系中,培训一名具有“评委级别”的“智能导师”,参与理论宣讲文稿撰写和日常评价工作,打造理论宣讲“智慧助手”,形成理论宣讲工作闭环。手机端注重互动交流,培育一批“理论讲师”。结合信息化时代受众易接受碎片化信息的特征,“江南燕”开发出手机端微信小程序。围绕基层理论宣讲员素养能力提升目标,设置“三大模块”,包括:“我要点单”模块,在“宣讲员所能”“党员所需”“百姓所想”之间形成精准匹配;“网络直播”模块,让宣讲员担任理论宣讲主播,在宣讲与互动中,更加贴近百姓、了解百姓、服务百姓,从“我讲什么,你看什么”到“你想什么,我讲什么”,再到“你看什么,我有什么”,构建多元多样的理论产品生成体系;“需求分析”模块,通过“数字大脑”深化民意研判、热词分析、数据智能解析,定期分析群众点单数据、平台播放回看数据等情况,向宣讲员推送宣讲热点、重点专题,畅通理论学习供需信息渠道。管理端注重运行组织,搭建一个“智慧工厂”。“江南燕”通过数字化技术模拟搭建一个轻量级虚拟“智慧工厂”,构建交互式理论传播场域,丰富多维化理论传播内容,打造理论传播精品集散地,实现现场设备数据可视化和理论数字应用化的场景运行。“江南燕”平台指挥大屏每日发布理“响”指数,以清单形式呈现“宣讲评价、热点命中、媒体传播”等指标,可视化展现“宣讲员热度”进度条、“宣讲活动”热力图等数据,由AI、网民、粉丝、专业评委一起评定宣讲精品。聚焦“百姓视角”,建成可交互的云端数据库,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领会。
运用AI赋能,开发理论武装工作智能大模型
常州市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依托“江南燕”AI大模型,通过AI备课、AI管理、AI复盘等功能,让理论宣讲在“何时讲、何地讲、何人讲、如何讲、讲得怎么样”之间形成闭环。强化AI备课,丰富内容供给。“江南燕”AI大模型具备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为宣讲员提供滋养理论养分的数据空间,利用数字技术拓展信息供给广度和深度,增加互动环节、设计互动内容、创新互动方式。宣讲员选定主题输入后,“江南燕”AI大模型根据该宣讲员已有的后台数据,快速分析锁定宣讲员的创作风格和思维方式,推送理论点、案例、数据等,顺“理”成章形成宣讲文案。宣讲员结合自身思考,通过嵌入的AI问答功能,就存疑环节进行“一问一答”,完善宣讲内容,提升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强化AI复盘,给予正向反馈。“江南燕”注重理论宣讲的实时反馈、复盘分析,运用AI“算法”,用大数据分析宣讲直播视频,从“理论水平、形式创新、互动交流、案例使用、情感因素”五个维度为宣讲员精准画像,对宣讲员宣讲的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生动性等进行过程性、动态性评价,量身定制直播报告,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让宣讲员有的放矢、查漏补缺。强化AI管理,增强网络感知。“江南燕”重塑理论资源转化与运用同频共振的评价体系,突出标准化评定、动态化管理、一体化考评,打造基层理论宣讲队和宣讲员的智能管理平台,以评价内容改革驱动优质资源供给。坚决守住安全底线,运用AI分析功能,将宣讲视频转化为文本进行监测,加强宣讲稿件备案审查,严防出现“低级红”“高级黑”。鼓励理论宣讲队、宣讲员在抖音、视频号等大众平台宣讲,由数据感知平台全方位全过程监测,让理论宣讲成效在更大范围内接受检验。
点燃IP传播,唱响理论武装工作网络好声音
常州市让互联网变量成为推动理论武装工作的最大增量,实现理论武装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网内网外相贯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构建理论传播新矩阵,推动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化”。常州市以“江南燕”为网上理论学习品牌,指导属地重点新闻网站、融媒体中心,把党的创新理论嵌入融媒体平台,以消息、评论、访谈等多样化呈现。推动“江南燕”大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以红色音乐剧、微电影、舞台剧等系列大思政课微视频为载体,生成直播、微视频、图文等融媒体理论传播产品。打造“江南燕”市域理论学习网络矩阵,整合“台、报、网、微、端”融合传播,依托理论“五微”活动(理论微课、微视频、微感悟、微金句、微阐释)等载体,将理论传播以多种形式呈现在“云端”、传递到“指端”。用好理论直播新平台,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新潮化”。常州市依托全市260多个龙城红色直播间,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百姓“名嘴”和理论骨干等,线下开展理论宣讲,线上生成融媒体理论作品。在全市各地各领域,“先锋书记服务直通车”“政法飞燕”“常工云课堂”“青年讲师团云直播”“常阿姐”“常小燕”“新思想 听吾说”等各类直播平台,深受群众欢迎和称赞。开发理论热播新产品,实现理论武装工作“多元化”。常州市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多样性、共享性、工具性等特点,开发出一批理论热播新产品。例如:运用“活动转播”形式,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常州市高校青年教师理论宣讲活动在网上实时转播。深化“音频广播”形式,用好“红色青果电台”等载体,在喜马拉雅、荔枝等平台向全国听众发布。聚焦“视频点播”形式,连续多年组织创作和播发《我是冬训主讲人》《就是这“理”》等系列理论微视频,全网浏览量突破千万。描绘理论运用新场景,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智慧化”。常州市把数字化运用与科技化场景结合起来,搭建沉浸式学习平台,设计制作“红色印迹云展厅”等平台,依托常州三杰青少年主题学习空间等实体化阵地,推动5G、VR、AR等技术与理论学习深度融合,开通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新能源之都等数十条VR主题研学线路。打造应用式学习平台,创新推出“码”上冬训微信应用平台,开发“理论金句连连看”、冬训e百“每日一训”等一批微信小程序,实现数字化赋能提升理论学习质效。
(编辑:孙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