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发表时间:2025-07-30 来源:2025年第8期《党建》杂志

钟登华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中国农大”)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具有重要地位。2023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希望同学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202510月,中国农大将迎来建校120周年,进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记嘱托、团结奋进,聚焦“强国建设,中国农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强大动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中国农大力量。

 

学懂弄通做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深刻把握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高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构成一个科学、完整、成熟的党建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为“十三个坚持”。“十三个坚持”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重大使命、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既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又为我们思考和谋划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总依据、总指引。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要在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高校考察调研,多次给高校师生致信回信,多次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高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高校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持续开创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新局面。

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大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办学治校的生动实践。早在20129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农大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就对学校提出教书育人和党的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耽误”“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的明确要求。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时指出,涉农高校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2023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学校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中希望青年学子“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新征程上,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农业强国建设为中国农大办学治校带来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担当,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大的要求与嘱托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强化知农爱农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中国农大的智慧和力量。

 

强化党建引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征程上,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倍增效应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高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农大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一融双高”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面分析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学校坚持把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大国竞争与博弈日益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面临新挑战新使命新任务。中国农大是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守好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新成效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统筹谋划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双融合双促进。学校立足战略全局、坚持守正创新、加强统筹谋划,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落实学校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结合起来,提出并实施“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探索形成了“一融双高”的新样态。“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以“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强化思想引领,传承弘扬“强农报国”红色基因,凝聚服务国家战略、回答时代之问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共识;以10项重点任务强化顶层设计,把学校事业发展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形成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全新部署。

砥砺奋进推动学校“一融双高”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构建“学校党委—牵头部门—学院党委—教师党支部”协同工作体系,坚持分阶段推进和闭环管理的工作方法,强化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支撑保障作用,以“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一融双高”。“8+2”行动计划实施两年来,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高质量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全国高校党建“双创”项目持续增加;学校首次获得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农业科学在世界学科排名中首次位居全球首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结构更加优化;玉米、肉鸡等育种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扎根中国大地的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三农”成效显著增强;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校持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奋力打造“五个先锋”,不断开创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新局面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支撑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以及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中国农大使命所在、责无旁贷。要切实强化争作“解民生的先锋、治学问的先锋、育英才的先锋”的责任担当,以“五个先锋”党建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一融双高”,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不竭动力。

铸牢先锋意识,强化政治引领。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效能,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见效,引领干部师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抓好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建好“大思政课”,持续增强“强农报国”思政引领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建强先锋队伍,增强发展力量。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着力提升干部的政治能力、执行能力、谋划能力和沟通能力。坚持党管人才,落实学校新时代人才工作会议各项工作部署,强化学校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深入实施统战“三大工程”,加强对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健全“一级管理、两级关怀”离退休工作格局,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汇聚起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构建高质量基层组织体系,培育具有中国农大特色的党建“双创”品牌,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开展先锋行动,推进深度融合。聚焦“一融双高”建设,树牢“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政治忠诚、铸魂育人、强基固本、兴农助农、作风建设先锋行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双轮驱动机制,形成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的倍增效应,以先锋行动的实践创新回答好“强国建设,中国农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打造先锋品牌,形成示范引领。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学校党建品牌创建行动。持续推进科技小院、红色“1+1”行动、师生支部“双融合双促进”、“大国三农”通识课、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的“大思政课”等党建品牌优化升级,守正创新积极培育基层党建新品牌。持续完善党建品牌建设促进机制和支撑体系,深入推进“智慧党建”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党建新模式,确保党建引领始终与时代需求精准对接、同频共振,逐渐形成具有中国农大特色、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体系。

发挥先锋作用,践行使命责任。扎根中国大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以党建引领持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深化“3363”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新型国内合作与社会服务大格局,有力支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持续完善制度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校园,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冯静)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