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李佳旭 周小游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多次深入贵州考察调研,为贵州发展把脉定向。2025年3月17日至18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部署的特殊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贵州考察,强调“贵州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贵阳步伐坚定、气势豪迈。
近年来,贵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主路径,做到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的“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生态立市 守护绿水青山家园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阳与生俱来的宝贵财富,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贵阳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市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致力于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作为贵阳的母亲河,南明河曾经在一段时期水质恶化。为还母亲河清澈容颜,贵阳市委、市政府创新提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治理理念,构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体系,对南明河流域展开系统性、前瞻性综合治理。
如今,南明河实现华丽蜕变,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沉水植物覆盖率达85%,水生动植物数量增加,河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南明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生态立市不仅让贵阳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还催生了蓬勃发展的生态经济。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贵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花溪区的青岩古镇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将古建筑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生态与旅游良性互动。开阳县的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同样发展得有声有色,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和浓郁乡土文化,打造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贵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向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生态答卷”。2024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4,入选全球“自然城市”平台。
工业强市 挺起经济发展脊梁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创新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要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走进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工厂,智能AGV小车在车间有序穿梭,依托5G技术,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该公司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建设5G全连接工厂,产品质量不良率下降57%,劳动生产率提高68%。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贵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秉持工业强市战略,贵阳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路径,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助力工业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技术改造补贴等真金白银的支持;加强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政策支持下,众多工业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发展。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凭借深厚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构建全国最完备的电子元器件产品体系,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电动贵州”发展战略,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和生产线技改投入,有力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吉利生态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磷及磷化工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成效显著,构建起“钛磷硫铁锂”产业集群,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深度融合。
铝及铝加工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产业链最完整、产品种类最丰富、产业规模最大的铝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
工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站在新起点,贵阳正以工业强市为引领,奋力书写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4年,经济质效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
数字活市 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市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考察时指出,“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贵阳把大数据作为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敏锐捕捉机遇,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大力实施数字活市战略,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贵阳贵安作为贵州省发展大数据的主战场,勇立潮头、开拓创新。贵安超级计算中心不仅为《哪吒2》等众多影视作品提供渲染算力支撑,让观众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还为科研、工业设计等领域提供关键算力保障。华为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腾讯等智算中心相继落地运营。2024年,贵阳贵安算力规模达53.12EFlops、智算占比达95.6%,成为全国国产化智算资源最丰富、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坚实算力底座。
在农业领域,贵阳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养殖。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村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在大棚内安装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肥力等信息,根据数据分析精准灌溉、施肥,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贵阳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贵阳贵安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加强数据管理和运营,打造全省首笔“数据资产入表”案例,激发数据要素市场价值,2024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随着数据交易市场不断完善,数据交易额持续增长,数据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嘱托,贵阳坚定不移实施数字活市战略,紧扣“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数字新基建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数字经济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加快转变,正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中国数谷”。202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980亿元,同比增长20%。
人才兴市 汇聚发展强大动力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考察时勉励学生,“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贵阳通过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大量人才汇聚,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出台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人才优惠政策。设立人才专项资金,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等支持,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实施“筑人才·强省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和黔籍外省大学生返筑招引活动,通过举办招聘会、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积极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贵州科学城、大数据学院等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省输送大量数字化和工业化专业人才。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解决人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唯学历、唯职称的评价标准,注重人才实际能力和业绩贡献,为人才提供公平发展机会。
2024年,贵阳引进各类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3120人,新增产业人才5.46万人,高校毕业生留筑突破13万人,人才总量达151.5万人。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发布的《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中,贵阳入选人才友好型城市和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榜单。各类人才在贵阳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贵阳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质效稳步提升,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阳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书写更加精彩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贵阳力量。
(作者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责任编辑: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