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
李艳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把思政引领力放在教育强国“六力”之首,充分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在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上下功夫。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唯有以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青年一代才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思政引领力,高校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引领。
作为培养青年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面临新挑战,在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多元复杂网络信息的影响下,一些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容易产生动摇或倾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在错综复杂、多元多样的价值取向中找准定位,把稳人生“方向盘”。高校要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更加自觉地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时代进步一边。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明确实现远大理想是一个漫长过程,离不开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要引导青年学生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增强为共同理想不懈奋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化科学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党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根本遵循。提升思政引领力,高校要以科学理论凝心铸魂,引导青年学生学懂弄通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一些青年学生容易出现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迷茫。比如,有人分不清观念、思潮的是非,找不到精神支点;有人被碎片化信息淹没,失去了判断能力;等等。这些情况既反映了个人精神成长的阵痛,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破解这些问题,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引。科学理论就像一盏明灯,帮助青年学生廓清思想迷雾,照亮成长成才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掌握科学理论的青年人才,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高校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讲透讲活,把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讲实讲通,把科学理论破解难题、解疑释惑的实践伟力讲深讲足,在引导青年学生学懂弄通科学理论、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中提升思政引领力。
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带领人民前仆后继、奋发进取的斗争史,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实践经验和优良传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是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有效途径。
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能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强化爱党爱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高校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习掌握党史、新中国史,学会从历史维度看待现实问题,树立历史思维、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大势,从而更清晰地辨别是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进一步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认同;要教育青年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感悟精神伟力、汲取精神力量、厚植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发挥榜样激励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明确了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思政引领力,高校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学生崇德向上、接续奋斗。
榜样教育以真实故事为载体,通过鲜活的人物叙事与强大的精神感召,使思想政治教育可感可及,能够更好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激发昂扬斗志,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高校要讲好时代楷模、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加强对劳模精神、英雄精神的阐释,既讲好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烈士冲锋陷阵、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伟大事迹,也讲好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时代楷模矢志不渝、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激励青年学生向英烈楷模看齐,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牢固树立无私奉献、奋斗进取的高尚价值追求。要运用好青年学生身边的朋辈榜样资源,建立常态化青年朋辈榜样选树机制,加强朋辈榜样与青年学生交流,让青年学生近距离接触、学习榜样,激励他们见贤思齐、奋发向上,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潜移默化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
(责任编辑:王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