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传承弘扬红岩精神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06-30 来源:2025年第7期《党建》杂志

黄茂军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心重庆进行斗争实践过程中锤炼、培育、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和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红岩精神的传承弘扬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重庆市渝中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渝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红岩精神传承示范区,将红岩精神作为凝心铸魂的精神坐标、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立德树人的重要教材、对外传播的文化名片,让红岩精神焕发新时代光芒,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思想引领,将红岩精神作为凝心铸魂的精神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熔铸了崇高的红岩精神,是激发和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渝中区充分发挥红岩精神教育人、启发人、引导人的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永葆对党忠诚的“红岩之魂”。对党忠诚是红岩革命者首要的政治品质。渝中区以弘扬红岩精神为重点深化忠诚教育,持续健全政治忠诚淬炼机制,完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常态化推进“强化忠诚教育 打造红岩先锋”等品牌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赓续信念坚定的“红岩之心”。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红岩精神的政治灵魂。渝中区坚持将红岩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强多层次理论学习矩阵,举办“红岩大讲堂”系列讲座,打造覆盖全区、上下贯通、深入基层的“红岩渝理同行”理论宣讲体系,组建“时代青年行”“榜样模范行”等6支区级宣讲队伍,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红岩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

传承清正廉明的“红岩之风”。红岩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纪律严明等光荣传统是我们党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制胜密码。渝中区坚持用好红岩先烈留下的“狱中八条”,从严从实开展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持续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坚决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顽瘴痼疾”。实施“红岩育廉”行动,推出《地下党的“红色掌柜”肖林》等清廉文化微视频、《囚歌》等清廉文化情景剧,让红岩精神成为推进反腐败斗争、塑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党建统领,将红岩精神作为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渝中区将党建统领与红岩精神传承相结合,聚焦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强化改革创新,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积极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红岩强基”夯实党建统领。渝中区健全党建统领“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五项机制”工作体系,统筹推进稳经济、促改革、优服务、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牵引,探索楼宇党建、毗邻党建等新模式,开展“红岩先锋·四强支部”建设试点,建成红岩党员突击队14支、红岩先锋示范岗782个,“红色堡垒”“红色细胞”作用充分激发。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赋能,构建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擦亮“吹哨报到”“社区工作日”等治理品牌,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红岩增效”助推发展提速。渝中区坚持干字当头、唯实争先,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迭代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科创服务、现代物流4大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现代商贸、文旅文创、大健康3大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精细化特色化升级,现代建筑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算力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集聚。打造“宜商渝中”营商环境品牌,落地视联动力等产业项目101个,培育40栋亿元税收楼宇矩阵,经济密度、投资强度、消费热度、开放程度均居西部地区前列。

“红岩赋能”强化改革创新。渝中区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持续打造“全市前列、全国影响力和渝中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等7项改革在全国推广,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总结评估排名全国榜首,戴家巷老街区更新改造项目等33项改革获国家部委肯定。深化推进“宽洪大量”“金渝良缘”“宜商锦渝”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合作范例,创新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基地三中心”,有效激发区域发展动力和活力。

“红岩惠民”提升民生品质。渝中区滚动实施15件重点民生实事、“八大人生关怀行动”,加速打造涵盖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综合服务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市第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九个零发生”为底线,深入推进风险隐患化解与治安综合治理,2024年全区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8.7%,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持续提升。

 

2025年4月2日,渝中区在曾家岩恩来广场举行“千秋红岩 童心向党”主题活动。 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培育时代新人,将红岩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教材

渝中区是基础教育强区,47所大中小学校汇聚于此。近年来,渝中区因地制宜发挥红岩精神育人功能,健全红岩文化育人体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创新立体育人模式。渝中区积极探索“红岩思政”育人体系改革,建立大中小学纵向有效衔接、“校家社”横向协同发力的“立体化”思政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分别明确“红岩教礼”“红岩喻事”“红岩培思”“红岩正行”任务目标,形成螺旋上升、一体贯通的思政育人体系。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打造“红岩印记”特色校园5个,与红岩文化中心等单位共同培育红岩名师、红岩班队、红岩宣讲员3支思政队伍,凝聚全社会育人合力。

打造趣味育人场景。渝中区23.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红色三岩”等红色教育资源,本身就是一部有趣有味、常读常新的红岩历史教科书。渝中区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建立“大中小学校—红岩实践基地—公共文化空间”联动机制,推出“千秋红岩 童心向党”等5大主题研学路线,在“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中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沉浸式育人模式,打造体验式、场景式、互动式的红岩课程,引导学生们筑牢信仰之基。

迭代数字育人平台。渝中区探索打造数字思政评价体系,从立行、立合、立善、立信、立新、立志“成长六立”维度,围绕12个方面开展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综合评价,形成思政教育“数字画像”。打造一体化思政教育云平台,迭代升级思政“红岩云校”,通过5G网络、高清直播输出高质量思政课,定期更新思政教学优质课、精品课、优秀案例资源库,实现思政资源线上随时可享、云端实时共享。

 

擦亮城市品牌,将红岩精神作为对外传播的文化名片

红岩精神是最具辨识度的重庆人文精神标识。渝中区坚持用好红岩文化元素,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区等“金名片”,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

加强保护提升,让红岩文物“活起来”。渝中区是重庆市历史文脉传承最完整、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是重庆市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区域。渝中区以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红岩文物保护,实现“红色三岩”片区78处文物遗迹连片打造,高标准实施中共重庆地委旧址、中法学校旧址等革命文物本体修缮及周边环境治理工程35项,“红色三岩”保护利用项目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创新阐释呈现,让红岩故事“亮起来”。渝中区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红岩文化资源文旅价值,推动红色文化和城市旅游融合发展。开通“红色三岩”观光巴士,串联红岩村、周公馆等热门景点,打造“红色游”特色线路。联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41座博物馆,推出《我心中的红岩》沉浸式讲解、《周公馆礼赞》红色诗词朗诵等特色活动。统筹抗建堂剧场、国泰艺术中心等演出场馆,上演话剧《红岩魂》、舞剧《绝对考验》、川剧《江姐》等优秀剧目近3万场次,以多种形式讲好红岩故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广泛宣传实践,让红岩精神“立起来”。渝中区深入开展红岩文明实践活动,建成全市首个“红色三岩”社区干部学院,依托景区景点、商务楼宇、社会单位等打造“红岩先锋”党员志愿服务站,形成扎根基层的红岩精神教育实践矩阵。创新成立“爱红岩”志愿服务队、“红色三岩”青警志愿服务队等志愿团体,培育一批“红岩班队”“红岩青商”“红岩骑手”等,切实以红岩精神滋养文明城区,让文明城区传承红岩精神。

(作者系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

(编辑:孙进军)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