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构建“四化”宣讲新机制 推动基层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发表时间:2025-06-30 来源:2025年第7期《党建》杂志

广东省肇庆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广东省肇庆市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建立“四化”宣讲新机制,以品牌化引领、专业化队伍、特色化阵地、数字化传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基层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突出品牌化引领,构建全域宣讲大格局

坚持以品牌引领强统筹,打造具有肇庆辨识度和区域影响力的“肇城宣理”理论宣讲品牌,让理论传播“声”入人心。

做好品牌设计。围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印发全域推进“肇城宣理”学习宣讲品牌建设方案,以“清单式”明确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统筹、讲师团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并统一设计专门的宣讲标识,以品牌创建引领宣讲提质增效。市领导发挥“头雁”作用,带头进高校、进机关、进党校、进企业、进农村开展宣讲工作,带动全市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千家万户。

塑造品牌体系。积极构建“1+9+N”理论宣讲品牌体系,建立“一县一品牌、一域一特色”的品牌矩阵。在市级主品牌“肇城宣理”的带动下,全市8个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创建了“理润砚都”“玉德讲坛”等9大区域子品牌,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组建劳模、青年、巾帼、退役军人等宣讲团队和创建一批专项品牌,形成三级联动、全域覆盖的大宣讲格局。

扩大品牌影响。统筹网上网下资源,高质量做好理论宣讲的宣传报道工作。在市主要新闻媒体开设“肇城宣理”“宣讲时间”专栏,及时报道全市宣讲动态,刊发基层宣讲工作经验,定期举行主题宣讲报告会、全市优秀宣讲员评选等活动,有效提升宣讲品牌影响力。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汇编肇庆理论宣讲创新案例集,及时收录“车间党课”“电商劳模说”等特色做法,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宣讲品牌。

 

培育专业化队伍,壮大多元宣讲生力军

肇庆市深挖本土党政干部、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等人才资源,打造一支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的宣讲队伍。

建好四级宣讲团队。常态化组建“市—县—镇—村”四级宣讲团队,依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普通百姓等力量,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实现理论宣讲的精准覆盖与长效协同。组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市级宣讲团,联动市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统筹市、县、镇、村力量分级分层进行专题宣讲,推动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建强特色宣讲队伍。创新设置有队伍力量、有完善机制、有优质讲稿、有常态活动、有特色品牌的“5有”标准,组建“理论专家宣讲团”“思政名师宣讲团”“好人宣讲团”“铁军文艺宣讲团”等15支特色宣讲团队,形成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的新格局。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从市、县、镇、村遴选宣讲人才,组建专题宣讲总队和9支宣讲分队,对1557个行政村(社区)进行全覆盖专题宣讲。

建优学生宣讲队伍。肇庆市有高校11所、在校大学生16万多人,借助这一优势,指导在肇高校组建大学生宣讲队,并通过宣讲之星评选、思政名师宣讲比赛等活动,遴选一批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学生为宣讲员。各大高校学生宣讲团举办“西江党史我来讲”“理论宣讲进班级”等品牌活动,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开辟特色化阵地,拓展立体宣讲新场景

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和特色文化,找准党的创新理论与高质量发展的契合点、与基层工作的切入点,打造三个阵地推动宣讲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

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将肇庆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宣讲,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开设红色讲堂——“铁军讲堂”,通过组织市委宣讲团成员、党校专家、高校老师设置专题宣讲“菜单”,向全市开展“订单式”宣讲。深化沉浸式宣讲,编排沉浸式音乐剧《铁军烽火》,开发12门“沉浸式”党课,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行业特色阵地。按照打造一个品牌、组建一个团队、建设一个阵地、建立一个文库、推出一批精品、形成一套机制的“六个一”标准,规范成立了七星思政、岳山造林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宣讲工作室。比如,在怀集县设立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宣讲工作室,围绕习仲勋同志在岳山提出的“合理砍伐、永续利用、绿化荒山、青山常在”的嘱托,通过拍摄制作亲历者讲故事等视频和开设传统精品课程,全方位讲好“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故事。

打造基层实践阵地。创新设立“肇庆岭南书院流动大讲堂”,将理论“课堂”搬到社区广场、街头巷尾等群众集聚地开展“板凳宣讲”,用乡音土话传党音、送政策。结合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的特点,针对性开展特色宣讲。比如,肇庆市端州区在“两新”企业设立“车间党课”“工地党课”,通过分众化施教加强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引领。

 

推行数字化传播,构建“云端”宣讲新生态

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和传播规律,把宣讲移至视频和“云端”,构建“云端”宣讲新生态,推动传统课堂“线上化”、线下活动“直播化”,让群众在“云端”聆听党的“好声音”。

用好新媒体平台。建立“云端宣讲库”,整合学习强国肇庆学习平台、肇庆发布等平台资源,上线精品课程80多门,实现扫码即学。比如,肇庆市高要区开设“思想高要 智汇发展”理论微宣讲栏目,以“理论+基层故事”的方式讲述基层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

制作优秀短视频。创新制作“微宣讲”产品,发动各地各单位精心摄制理论宣讲微视频,展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在肇庆的生动实践。比如,讲述肇庆新能源汽车、五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微视频《制造业当家 集群化发展》,讲述预制菜发展的微视频《预制“味”来的新农人》,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深受称赞。推动链式传播,在市主流媒体展播《弘扬铁军意志,传承铁军精神》《肇庆的“绿色明珠”》等宣讲视频,并通过抖音、视频号进行传播,累计点击量超800万次,受众覆盖面持续扩大。

建立基层微信群。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线下阵地的基础上,依托全市88个乡镇、17个街道的社区(村居)微信群等打造线上阵地,定期在微信群中推送理论知识、惠民政策和党政大事要事等,把理论宣讲与便民服务结合起来,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孙进军)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