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引领 建设和美星城
湖南省长沙市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湖南省长沙市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立足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需要,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创新实施“党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行动,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质,引领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从严从实,强化作风引领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以作风建设新气象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聚焦主线学习研讨。市委每月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召开警示教育会,推动基层党组织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举办读书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对照查摆问题。对照基层“四风”隐形变异表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通过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8种途径,具体深入查找问题。梳理确定学校、医院、国有企业、新兴领域普通党员查摆重点,引导普通党员结合实际查摆。从严从实整改整治。认真制定集中整治台账,细化整改措施63条,由市领导分别挂帅,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销号管理,动真碰硬集中整治违规吃喝等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梳理形成13类民生热点问题,解决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800余个,以过硬作风引领和保障城市基层党建同题共答、取得实效。
系统谋划,突出党建聚力
以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统领,聚焦提升特大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构建党建聚合力、全面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工作格局。完善工作体系。以“党建聚合力”工程为统领,构建“一统五联”工作体系,强化组织引领,健全组织建设联动、队伍管理联动、治理服务联动、基础保障联动、工作责任联动五大体系,一体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党的建设。明确治理任务。创新实施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出台《“党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行动工作方案》,实施“星城共同体、星城连心网、星城好邻里、星城同逐梦、星城守护者、星城源动力”六大行动,细化具体工作,明确责任单位,着力建设更加幸福、更有温度的和美星城。强化实践探索。选择若干任务重、有基础、代表性强的街道社区,开展20项提质行动重点任务试点项目,实行项目化推进、台账式管理,逐项对账销号,抓好跟踪落实,做到面上提升与点上突破并重。
多维发力,注重整体推进
坚持城市发展的重心在哪里,党建服务就开展到哪里;基层工作的难点堵点在哪里,党建力量就延伸到哪里。以街道、社区、小区为重点,用心用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强街道。建立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街道权责体系。结合“12345热线+网格”融合试点,建立“线上派单、线下接单”的民情收集机制,深化街道“吹哨报到”、分类办理机制,重大隐患问题启动部门应急联动。强化街道“话语权”,比如,市场监督、城乡建设部门对辖区物业企业评价等事项须事先征求街道党工委意见。做优社区。着力松绑减负,出台《为乡村减负赋能长效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推出4批共96项减负清单,社区承担事项大幅“瘦身”,APP打卡等指尖“负担”显著减轻。充实工作力量,及时招聘补充社区员额工作人员,推动街道聘用人员下沉服务,确保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18名社区工作者,让社区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入户走访、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综合保障,建立市、区、街三级“联投、联管、递增”保障机制,社区平均运转经费超过130万元、服务用房达到986平方米,持续加大社区发展基金推广培育、扶持激励力度。做活小区。建立小区党支部2465个,完善小区党组织引领的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商运行机制,2211个小区建立以党支部为中心、多方参与的联席制度。创设居民议事平台,开展“居民夜话”“把话筒交给群众”等活动,畅通居民意见反馈收集渠道,打造“邻里中心”1515个,为居民群众提供家庭医疗、亲子早教等“家门口”服务。大力建设“熟人”小区,广泛开展“睦邻互助日”“幸福邻里节”等活动,推动邻里之间相识、相熟、相亲。
条块联动,促进区域融合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推动“多方资源整合、多种机制共振、多元主体参与”,跳出“小循环”,激活“大党建”。搭建区域互联平台。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召开会议研究区域化党建,推动各地按片区、行业等成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分会。大力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兼职委员制”,吸纳关心基层工作、具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引导区域结对共建。推动机关力量下沉,制定“支部联基层”结对共建实施方案,按照“工作相关、行业相近、事业相促、双向选择”原则,组织市域内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全市10万余名党员到社区开展集中解难和慰问帮扶等。推动区域资源共享。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建立资源、需求和项目“三张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各联建单位每年认领共建项目,推动阵地场馆、技术设备、人员信息等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党群教育、志愿服务、青年联谊等活动共联共办,形成区域党建大融合。
扩大覆盖,推动融城共治
不断扩大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新就业群体党组织体系。大力推进“点线面”建组织,摸排新就业群体党员5800余人、组建党组织434个。出台《互联网平台企业党组织设置指南》,推动总部在长沙的互联网企业组建党组织。依托快递外卖小哥“红色之家”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兜底服务辖区内新就业群体党员。开展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坚持“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建设商圈、社区、楼宇等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发展一批面向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属优惠的友好商户,围绕纳凉取暖、饮水歇脚、如厕充电等基本需求打造一批“暖新”阵地,以关爱服务凝心聚力。引领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鼓励新就业群体积极报到备案、享受服务资源,引导发挥“移动探头”作用,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加大激励和宣传力度,对表现特别突出的,推荐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选树为劳动模范等,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融入感。
(执笔人:付坤、周拓兴)
(编辑:梁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