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局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局牢牢坚持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有关工作要求,以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谋划启动、推进开展美丽海淀建设,为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海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顶层设计,用好党建引领“指挥棒”。局党组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全过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提升领导班子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领导班子扛牢美丽海淀建设的政治责任、中层干部扛稳任务落实主体责任、基层干部扛好具体落实责任,建立权责一致、协调联动、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以责任落实强化能力作风建设。部署“能力作风建设年”、强基提能17条措施和“四抓四促四提升”12项任务等工作,将行政审批、污染防治、优化营商环境等职能融入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各项举措中。设立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增设妇工委,选任局机关、综合执法大队、环境监测站的优秀中层干部、业务骨干为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妇工委委员,把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思想教育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实现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双融双促”。
完善制度机制,点燃正风强能“助推器”。制定、修订《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内部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57项,通过严把制度落实关,规范党员干部言行举止,激励干事创业热情,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实施。实行中层干部月度例会制度,发挥好中层干部承上启下、联动内外、整合资源的作用,推动中层干部在常态化理论学习、业务研讨中提高能力、落实责任,实现“强中层、带队伍、激活力”目标。严格考核制度,细化季度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比例权重,为实干者打气、为担当者鼓劲,营造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
抓好作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高压线”。主动靠前服务,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针对海淀区科技园区企业关注的项目准入、环评审批等事项,入园入企送政策、送法律、送培训,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2024年累计普法宣传、帮扶指导上千家单位。探索开展“微改革”“微创新”等惠企利民服务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制定《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施办法》,明确14项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为党员干部同企业交往指明方向、划定尺度。建立“机关纪委—各科室—各队、站”监督管理链,机关纪委发挥监督执纪作用,严格落实党纪党规要求,落实企业回访检查制度,对长期执行制度不到位、违反纪律规矩的党员干部进行警告、予以通报、督促整改,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教育、早纠正,把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关口。
拓宽实践渠道,打好能力提升“组合拳”。把执行任务作为能力提升的实战场,坚持边学边干边提升,注重在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转型、接诉即办等重大任务中锻炼干部。2024年通过急难险重任务选拔任用11名党员干部到重要岗位,形成了能力提升与岗位锻炼的良性互动。针对生态环境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连续5年开展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业务培训、环评审批实战实训、环境监测技术比武等16项重点领域的岗位建功活动,为干部职工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切磋比拼的擂台。落实“围着基层转”“大家商量着办”工作机制,在处理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转型、噪声油烟等接诉即办案件时,依靠海淀区相关职能部门、街镇、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共同商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接诉即办解决率和满意率连续2年全市行业考核排名第一。
建强干部队伍,种好人才培养“试验田”。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制定实施年轻干部“启航”培训计划,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主体举办“环保青年分享汇”活动,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为己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立年轻干部人才库,积极开展轮岗交流、专班培养、挂职锻炼,为干部队伍梯次发展打牢基础。开办“科长讲堂”,组织中层骨干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核心业务为全体干部职工授课,增强干部职工业务能力。选树优秀职工典型,展示优秀党员风采,讲好基层执法队员爱岗敬业故事,打造“尖兵工作室”“先锋工作岗”等荣誉品牌,形成激励先进、表彰先进、学习先进、成为先进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武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