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 奋力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安居篇章

发表时间:2025-05-06 来源:2025年第5期《党建》杂志

吴 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直面当前缺人种地、种地不挣钱、技术推广难的现实问题,牢记“国之大者”,绷紧粮食安全之弦,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安居粮”。

 

加快农业农村领域项目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大项目、好项目能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安居区坚持用好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国企融资“三笔钱”,办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件事”,统筹区、镇、村三级书记抓粮食、抓项目,“2+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9.7万亩,麻子滩等89座中小型水库灌溉面积达到43万亩,引入龙头企业14家,建成6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安居区坚持大抓招商引资、重抓招大引强,以项目增量提升土地价值,全力打造遂宁红薯国家级产业集群、“三家大米”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抢抓机遇瞄准项目。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争取涉农资金,动态更新103个总投资约1070亿元的“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库,力争把更多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大盘子”。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始终鲜明大招商、招大商的导向,实施全面招商、全员招商、全线招商攻坚行动,加强与北大荒、山东寿光、盒马鲜生等龙头企业的洽谈合作,确保13个总投资约92.35亿元涉农项目年内落地,打响农产品“遂字号安居造”品牌,探索“资本下乡能赚钱、农民进城能发展”的机制平台,写好“林业、文化、旅游、产业、安全”融合发展文章,推动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效率革命建成项目。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大刀阔斧地砍掉不必要的程序、省掉不必要的环节、破除不必要的形式,加快推进遂潼毗邻地区粮油产业提升等13个总投资约166.5亿元项目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安居区作为四川省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连续三年开展科技创新攻坚行动,科技型企业数量三年翻一番、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三年翻10倍,成功攻克“薯苗全机械化移栽”世界性难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连续三年刷新全国高产纪录,遂宁红薯繁育技术获全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安居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推进新一轮科技创新提质提优三年行动,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强技术协同攻关。深化产学研融合,与清华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个权威高校、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建好用好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上海大学安居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打造西部最大的红薯脱毒育苗中心,让更多重量级创新中心落户安居。强化成果转化运用。用好“三家大米”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智慧平台,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打造农业低空飞行装备应用场景,力争2025年粮食单产提升4公斤/亩,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居全市前列。突出主体带动作用。充分发挥335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科技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户争当科技种地的“三好生”“尖子生”,让技术“接地气”“冒热气”,让农民“用得上”“用得好”,推动农业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

 

着力壮大新农人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安居区作为四川省首批人才入乡新农人试点县,出台人才新政24条、新农人12条等支持政策,培养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彭巧、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旷世力等一大批新农人。安居区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开展新农人培育行动,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广开门路招引新农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用好驻外人才工作站,发挥商会、农民工服务站作用,发布“农业人才机会清单”,以真情实感和真金白银吸引新乡人、留住原乡人、召唤返乡人,力争2025年引育新农人1000名以上、乡村实用人才比例提升至15%以上。精准施策培养新农人。进一步畅通“新农人—带头人—负责人”成长渠道,优选一批新农人外出学习、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两代表一委员”,让新农人的梦想实现在田野上、实现在自己和下一代身上。优化环境留住新农人。当好新农人的“店小二”,坚持每年开展“我为新农人办实事”活动,认真落实各类惠民惠农补贴,真金白银支持新农人创新创业,妥善解决新农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擦亮“人到安居才乐业、才到安居必有为”的人才工作品牌。

 

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安居区积极构建1个区级平台、6个区域服务中心、N个作业面积的“1+6+N”社会化服务体系,2024年农机数量同比增加284%,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54%。安居区牢固树立“好装备、好农机就是生产力”理念,加快解决“无机可用”“有机难用”“无好机用”等难题,奋力写好四川省“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四川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县“后半篇文章”,以此巩固全国农业经营体系现场会成果和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成果。

深化校地企合作。整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遂宁分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等4所本地高职院校资源,与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等探索校校合作,研究应用更多适合丘陵山地的新农机,培养更多专业农机手,力争2025年全区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80%推进农机制造。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以工业武装农业,发挥全省农村地区首家农机“4S中心”作用,联动打造川中丘陵地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因地制宜配备北斗智慧终端,对全区5.8万台农机统一调度作业,全面构建6公里农事服务圈。加强共建共享。用好与重庆潼南、铜梁等地共同成立的无人机产业一体化服务联盟,开展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无人机种植试点,举办川渝毗邻地区植保无人机职业技能大赛,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挑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金扁担”。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孟秋)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