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要闻 >
党建网 > 党建要闻 >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二〇二五数字经济论坛发言摘编(一)

发表时间:2025-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与会嘉宾在2025数字经济论坛会场听会。

  2025数字经济论坛会场。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张武军摄

优化营商环境要有特定指向和客观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
数字经济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建构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在当下集中体现为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流营商环境对应的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中国营商环境建设从“基础性配套”向“高水平引领”的跃升。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一流营商环境互为条件、彼此依存,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流营商环境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意义上的一流。市场化是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基础性要求;法治化是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石;国际化既是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外开放的应有之义。
一流营商环境的营造,要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最先进水平,同时也要有特定指向和客观标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此外,一流营商环境的评价要以各类经营主体的满意度为导向,有关部门要瞄准各类经营主体在投资兴业中的困难和问题实施改革、出台政策。
促进数字技术与公益慈善深度融合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沈蓓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化浪潮也推动了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刻变革,使公益慈善事业参与更加便捷、主体更加多元。青少年既是数字技术的受益者,更是未来数字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促进数字技术与公益慈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助力数字人才培养,服务青少年创新发展。举办“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等赛事活动,培育青少年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资助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高校学生,鼓励青年人才科技报国。制作优质数字教育内容,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开展“乡村伴读计划”,让知名学者、文化名人与乡村孩子跨屏互动。搭建社会资源数字化桥梁,推动区域间资源分配。开设远程素养课程,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乡村;支持建设智慧医疗系统,缓解基层卫生院技术薄弱和专业医务人员短缺问题。
未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愿与社会各界深化交流合作,让数字中国建设既见速度、更显温度,让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人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推进算力、数据、算法一体化发展
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侯贵松
河北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融合推进算力、数据、算法一体化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筑基算力高地。加快建设京津冀全国一体化算力枢纽节点,2024年河北在用算力规模达35.2百亿亿次/秒(EFLOPS),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率先构建一体化算力网平台体系,实现算力的统一纳管和运营。
强化数据开发利用。推动公共数据归集,2024年归集8000亿条,2025年实现一张表单常态化归集。加快保定国家标注基地建设,集聚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全省标注企业达138家,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1.2亿元。编制“公共数据要素流通全生命周期动态安全防护体系一张图”,正在制定动态安全防控指引总则,设计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开放、授权运营、销毁8个环节防控细则,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合规流通利用。
人工智能赋能发展。联合科研院所、高校、AI企业及省内行业龙头单位,在钢铁、化工、医药等26个领域研发垂直大模型292个,237个已落地。
数据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革新和提升,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体现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突出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在生产关系层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一种新型关键生产要素,正通过多种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据不仅能赋能传统生产要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还能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并推动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优质土壤”。
然而,数据要素在赋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数据质量不高、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不健全、数据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构建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市场、数据人才队伍、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国际合作等政策保障体系。通过持续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创新与政策优化,中国有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取得更大突破,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数字河北
河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张平
近年来,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把加快建设数字河北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激发数字活力,培育发展动能。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管理,垂直大模型在钢铁、化工等领域应用已经产生直接效益,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和综合算力指数均位居全国前列。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强化协同创新,厚植产业优势。河北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的工作取得较大突破,越来越多创新创业要素向雄安新区流动和聚集。我们要强化与京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办好雄安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大赛等品牌活动,吸引更多创新团队落户雄安,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
深化网络治理,筑牢安全屏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清朗·燕赵净网”等专项行动,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持续提升。面对新风险、新挑战,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网络安全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加快协同创新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问斌
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数据,协同创新需要以高质量数据作为纽带。
目前,工业数据市场发展仍显滞后,制约因素主要在3个方面:一是数据质量有待提升。设备协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源头质量参差,企业数据管理基础薄弱,致使数据价值可信度不足。二是数据价值转化不明显。数据应用多停留在基础监控层面,预测预警优化等深层价值挖掘不够。三是数据流通共享不畅。存储分散、系统兼容性差阻碍数据互联,安全顾虑与高昂的平台成本抑制了共享意愿。
建设工业高质量数据集是应对上述挑战的关键路径。
强化制度引领,开展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路径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差异化指南,分层分类指引方向。健全标准体系,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标准框架,研制共性标准,突破元数据管理、数据标注等技术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国家—行业—企业”协同体系,提升制造业协同效率。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交互通道,实现设计、生产、物流全链条数据贯通。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供涵盖数据登记、清洗、治理、托管、标注及算力支持等全流程服务。
打通数据供给、挖掘、流通、应用全链条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姜江
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依托数字技术的进步,形成数据技术、产品与服务的研发、生产及流通模式。推动数据“供得出、挖得深、流得快、用得好”是构建这一经济形态的关键。
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分散于个人、企业、公共机构,数据供给需要平衡隐私、安全、效率与效益。国家数据局做好公共数据登记工作,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于2025年3月1日上线,登记主体涉及面广,登记内容覆盖广泛,登记数据资源价值高。未来,随着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制度完善,个人与企业数据供给将获得更坚实保障。
各地数据交易所积极探索,北京构建“数据专区”服务垂直行业,上海打造“数商”生态完善服务体系,深圳推动数据集赋能人工智能。当前数据市场仍处起步阶段,交易机构定位与盈利模式尚待探索,未来将出台政策支持数据交易所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培育用数习惯,让数据产品“物有所值”。政策发力点包括政府补贴、完善定价与质量检测机制、健全配套服务,提升购数方信任度与满意度。
打通数据供给、挖掘、流通、应用全链条是长期工程。期待各方协同发力,共促数据生态繁荣,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人工智能真正融入老百姓生活
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作为中国领先的AIDC(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商之一,润泽科技持续打造绿色算力基础设施,深度参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程。目前,润泽科技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区域建成7个AIDC集群。
与产业革新共振,驱动智能体新范式。人工智能正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生活品质全面提升,AI Agent(智能体)已成为连接技术与场景的关键载体,通过架构创新和标准规范建设,正逐步实现技术到服务的无缝转化。
与民生需求共鸣,打造智能生活场景。AI服务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展现出多元服务能力,从“一老一小”的关怀服务到家庭智慧场景的协同联动,智能体正以“科技向善”的初心,让人工智能真正融入老百姓生活。
与生态协同共进,构建智能体产业服务体系。润泽科技将深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赛道,以开放的生态汇聚创新力量,扎实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4日 14 版)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