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要论 >
党建网 > 党建要论 >

在小事小节中涵养党性

发表时间:2025-07-02 来源:2025年第7期《党建》杂志

何忠国

 

党员干部的党性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通过一言一行体现出来,对待小事小节的态度,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党员干部要把握好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在小事中锤炼党性,在小节上筑牢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优良作风,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后汉书·陈忠传》写道:“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事物的演变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轻到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明智的人能够正确看待轻与重、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做到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对党员干部来讲,做人做事要自觉把握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注重在小事小节上用心,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小事入手、从小节抓起,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严惩人民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让老百姓可感可及。通过抓早抓小、红脸出汗,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党员干部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及时“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不仅帮助、挽救了不少党员干部,同时也实现了“抓小节就是立大德”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铺张”,从清理“会所中的歪风”到管住“节日里的腐败”,正是通过抓细抓小、落细落实,管住了那些看似习以为常、容易忽视的小事小节,推动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一个人在处世立身中,如果平时不检点,不注意品德操行、生活作风方面的细节,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小节失守、大节难保,最终会走向道德的失落和变质。有的党员干部犯错误,往往就是从“不拘小节”开始,思想上存在“小错不算错”“小节无害论”等错误认识,对小事小节不以为然,思想上失去了警惕,行动上放纵了自己,犯错误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从被查处的违纪党员干部看,多数都是在小事小节上不能严格约束自己,以小节无伤大雅而自谅自恕,以小利无足轻重而等闲视之,从收受一盒茶叶、一张购物卡、一份小礼物等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上打开了缺口、模糊了边界,进而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滑坡,到最终被查处,造成无可挽回的结局。由此可见,只有堵住作风问题的“小管涌”,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守好党性这个最大的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者易,善终者难。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地位的升迁,党员干部在党性修养上容易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守住小事小节,关键要慎终如始、善始善终。小善积多,德可益天下;小恶除早,可免生后患。党员干部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正心明道、严以修身,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心有敬畏,行有所戒,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员干部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小事小节,越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越要保持谨小慎微、头脑清醒,将党性修养熔铸于每一次选择、浸润于每一处细节,不断提升纪律认知、纪律意识和纪律定力,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以过硬的作风扛起时代使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的答卷。

(作者系学习时报社社长)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孟雅睿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