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要论 >
党建网 > 党建要论 >

以锤炼党性弘扬优良作风

发表时间:2025-04-30 来源:2025年第5期《党建》杂志

刘 艳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深刻揭示了产生作风问题的思想根源,也明确指出了解决作风问题的方法路径。

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 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党员内在的精神支柱,是党员干部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保持清醒头脑的根本保障。党性体现在对党忠诚上、体现在对人民负责上、体现在对事业敬业上。透过作风看党性,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党性坚强,就必定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始终保持廉洁自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必然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充分展现自身良好形象,作风必然端正。反之,如果党性薄弱,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作风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甚至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

作风问题根源是党性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党性弱化,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纪律规矩松弛。倘若理想信念动摇,就会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失去方向和定力,进而丧失奋斗动力和使命担当;宗旨意识淡化,就会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无法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纪律规矩松弛,就会导致行为失范,甚至突破纪律与法律的底线红线,助长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现象仍然存在,损害党和人民群众利益,这些行为之下,暴露出的是理想信念的松动、宗旨意识和纪律规矩意识的淡薄,必须从加强党性修养入手切实加以解决。

解决作风问题关键在于锤炼党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而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依靠坚强党性铸就优良作风。从“三大纪律”到“八项注意”,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都是我们党加强党性、改进作风的生动体现。只有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学笃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高度自觉,把锤炼党性作为终身课题,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走出海晏河清新天地。

(作者系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