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 > 党建网评 >
党建网 > 专题 > 党建网评 >

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

发表时间:2025-07-15 来源:党建网

黎  凌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抓常、抓细、抓长”六个字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核心密码。融入日常、抓在细微、着眼长远既为作风建设常态化指明方向,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深刻领悟“抓常、抓细、抓长”的内涵与要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筑牢作风建设的坚固堤坝,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有力的作风保障。

“抓常”是基础。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要破除“一阵风”思维避免“雨过地皮湿”,让好作风成为习惯。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将“常抓不懈”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常态化的理论洗礼,摆脱“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心态,让“抓常”成为刻在骨子里的政治自觉。要扎牢“抓常”的制度铁笼,通过清单化管理、常态化督查、长效化问责,让制度长牙、让纪律带电,以钉钉子精神将作风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使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抓细”是关键。作风建设,重在细节,必须环环抓。“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作风问题往往体现在一些细微之处,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从细节入手,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要把“抓细”的要求嵌入制度、堵上漏洞,让党员干部行有标尺、做有规范,从细微处铲除作风问题滋生的土壤。要对细微苗头及时预警,以“小题大做”的态度抓早抓小,让作风建设在细查严管中落地生根。只有在制度设计、日常监督等各个环节都下足“绣花功夫”,才能确保作风建设不留死角,让群众在每一次办事、每一次沟通中,都能真切感受到党员干部的热情与温度。​

“抓长”是保障。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作风建设既需要“当下改”的力度,更需要“长久立”的智慧。要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整合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等多方力量,通过量化指标、动态跟踪、定期评估,把“一时严”转化为“长期治”,编织起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要及时完善制度体系,针对新型腐败、隐形变异等新问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作风问题精准预警、及时处置,以科技赋能作风建设,同时完善一系列作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以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格局。要深化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清风正气,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榜样示范引领、家风家训建设,将“抓长”理念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深入人心,确保作风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成在平常。

作者系中共九江市委党校副教授

网站编辑:孟雅睿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