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将作风建设一抓到底
薛思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作风建设是个永恒的主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一方面,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有的只是破题,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触及,“硬骨头”还在后面。另一方面,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作风问题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存在一个很难走出来的怪圈。”当前,顶风违纪行为时有发生,隐形变异现象潜滋暗长,风腐问题紧密交织,防反弹任务依然艰巨,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还任重道远。因此要保持高度警惕,持续拧紧发条,保持高压态势,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抓好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
作风建设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根本上要靠建章立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我们党不仅建立了体系化的党内法规,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范,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再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标出“红线”、划出“雷区”,不断强化作风建设顶层设计。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以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充分体现指导性、操作性、针对性,为作风建设提供有效依据和坚实保障。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及时纠偏,保障制度有效运行。党委要落实主体责任,主动抓、主动管,纪委要把专责监督履行好,聚焦主责、干好主业,各责任主体都要知责、担责、履责,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要巩固发展作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推动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扎根落地,抓常、抓细、抓长。一方面,要善于将作风建设有机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使作风建设随着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而同步深化,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抓细节、环环抓。从日常的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出差餐饮,到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等,这些工作生活中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正是问题的根源。要从细节着手,认真回应基层群众反映的具体作风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徙木立信,取信于民;激浊扬清,久久为功。要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察其本绝其源,持续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落细落小、到边到底,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