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打造“民政特色”的高职院校思政“金课”
    发表时间:2019-11-20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一堂思政理论课,怎样才能成为深受学生喜爱且能铸魂育人的“金课”?近年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在探索——借助信息化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走出去、请进来”让课堂大起来;融入民政专业特色让课堂新起来……

     

    变活:借助信息化技术,学生成课堂主角

      思政课只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照本宣科”?当然不是!走进全国高职思政课教学标兵罗珍老师的课堂,简短的慕课视频、侃侃而谈的学生、活泼严肃的课堂氛围让人眼前一亮。

      为了激活学生学习兴趣,长沙民政职院还在全校思政课推广混合式教学改革——“课前在线自学、课堂分享内化、课后拓展深化”,为此,该校以教材为纲,共建设34个微专题,聚焦学生关注热点开发了60个微课视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线,首期开课就有11000多人踊跃参与,是湖南高职思政理论课上线的第一门慕课。

      “要让学生成为思政课课堂的主角!”该校王庆国副校长介绍,混合式教学改革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研究性学习成为该校思政课的另一个常态:由学生组成团队,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课前借助微课、慕课开展自主学习,再到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让学生得到成长和“蜕变”: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五届研究性学习展示比赛中,该校学生三次获得一等奖,彭李媛同学团队创作的《蜕变》在2018年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全国大学生 “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该校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因势而进、因时而新,让思政课教学“活起来”“火起来”。微课、慕课、VR三位一体的思政课共建共享信息化资源库正在建设中,着力建设红色文化专题研修系列微课资源。先后投入40万元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慕课,投入190万元建设《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VR项目,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实现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作为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 “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重点建设项目。

     

    变大:走出校园研修实践,走进课堂传递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慕名前来学习考察的人们被这群青年大学生的表演所吸引,他们久久驻足,或拍照摄像,或加入合唱的队伍。近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140余名师生在韶山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思政课主题研修实践,这既是该校举行的“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之一,也是该校致力建设的移动的思政课堂。

      近年以来,该校师生将思政课堂先后搬到十八洞村、湖南党史陈列馆、雷锋纪念馆等地,无论是探索精准扶贫战略的起源和实施,还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主题微宣讲,亦或是探寻志愿服务的真谛,都让学生亲自参与最生动的思政课。

      为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长沙民政职院目前一共建立了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结合高职特色和民政类专业特点,开展志愿服务、职业道德、红色文化和廉洁文化4个专题研修。

      除了“走出去”上课,该校还实施了“请进来”分享的教学方式——邀请一大批道德模范、行业大师、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走上思政理论课大讲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我毕业后在殡仪馆从事遗体整容工作,中途曾考上长沙市雨花区民政局公务员,几年后我又选择回到殡仪馆,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通过我的服务,把遗体变得不再冰冷恐怖,而是令人感到温暖,让家属觉得亲近,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久前,该校殡仪系优秀毕业生王丹丹就担任思政课主讲嘉宾,她的分享唤起了学弟学妹们的职业荣誉感,也传递着一份来自榜样的力量。

     

    变新: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一个在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思政课和专业课如何协调发展?但在长沙民政职院,有这样一种说法:思政课就是专业课、专业课也是思政课。看似玩笑的一种说法,却也体现着该校在“课程思政”上的创新之举:既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也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为此,该校充分突出办学特色,挖掘“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勇于担当”、“奉献社会”价值追求的契合点,面向全校开设《民政与社会工作》公共必修课程,共计36课时2个学分,从人生价值、使命担当、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四个模块将民政专业特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合,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同时努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该校思政课的形式不断变化、常上常新。

      为了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目标,早在2013年,该校党委就已下发《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将民政社工理念融入到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以《民政与社会工作》为示范课程、志愿服务实践为活动载体、“大思政”课程育人体系为主体内容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职业素养纳入专业课程考核、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情况纳入教师队伍考核,构建思政课与思政工作、党团活动、志愿服务、专业课“四协同”育人机制。

     

    成效:思政“金课”入脑入心,一大批新时代优秀青年从这里出发

      不管思政课怎么上,衡量课堂效果好不好,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育人成效上。在长沙民政职院,闪动着一个又一个思政“金课”入脑入心的鲜活例子。

      “与别的同龄人不同,我最喜欢看的是《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最关注的是国家大事。”大二学生杨西炜这样说。他带领团队开展新湖南建设主题研究,关心校园里来自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同学,关注如何带领一带一路沿线青年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他还大胆将所思所想和建议措施向省长报告谏言。

      “思政课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奋斗的激情。”副校长王庆国介绍,当下“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了该校学子的时髦追求。每年的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学生报名人数都远超招募数,2018年全校报名人数达到76人,在湖南高校中名列第一。学校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为西部输送了153名扎根西部、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学生。

      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麦可斯认证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职业道德满意度为93%,社会责任感满意度84%。8年来,全校有40名学生参与援疆援藏行动,18名学生参与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行动,519名学生参与精准扶贫任务,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冯丹、“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王丹丹等勇担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为何要在一所高职院校让思政课如此“多变”?该校党委书记蒋晓明认为,长沙民政职院培育的大批技能人才是要走进民政行业多个岗位的,这个领域除了过硬的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愿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做得长久,才能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思政课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实现了一种正确的价值引领。”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张晓琳供稿)

     

      (责任编辑:朱琳瑄)

    网站编辑:朱琳瑄

    友情链接